美州長走訪臺積電!臺網友:供應鏈被 “連根拔起”!
2025-03-18 09:29:52 EETOP美國半導體自主夢綁定臺積電
據《電子時報》報道,美國政府清醒認識到,若無臺積電支持,其半導體自主目標將難以實現。此次不僅推動臺積電加碼投資,更意圖通過臺積電的產業鏈整合能力,復制臺灣新竹科學園與南部科學園模式,在美國本土構建完整的半導體產業集群,重現美國制造業輝煌。
霍布斯此行核心任務除鞏固與臺積電合作外,更著力說服其設備、材料供應商赴美設廠,并承諾提供政策扶持。報道指出,面對美方強勢邀約,臺灣地區供應鏈呈現分化態勢:帆宣、長春化學等龍頭企業尚可獨立應對,而多數中小廠商被迫通過家登、迅得等18家企業組成的供應鏈聯盟抱團出海,以成立控股公司方式共享資源、分攤成本。
臺廠海外擴張風險與機遇并存
追隨臺積電赴美設廠,對臺廠而言堪稱"甜蜜的負擔"。雖能獲取美國市場紅利,但需直面高昂的人力、能源成本與地緣政治風險。若美國半導體本土化戰略成功,或將開啟臺廠新一輪增長窗口;反之則可能陷入"夾心餅干"困境——既失去臺灣地區的本土優勢,又未能在美國扎根。
島內輿論場掀起"產業外流"大討論
霍布斯訪臺消息在臺灣網絡論壇PTT引發激烈交鋒。有網友痛批:"這是要來挖空產業鏈了""臺積電被挖走,整個供應鏈都會被連根拔起";也有人冷靜分析:"美國市場占全球20-30%份額,舍棄就是放棄大蛋糕""臺積電比臺灣地區更具戰略價值,美國人早就算清了這筆賬"。
樂觀派則認為:"在美國設廠能提升議價權,成本轉嫁給客戶就行";悲觀者則感慨:"產業移走臺灣只剩軍事價值""十年政策導向把臺灣變成待宰羔羊"。
產業轉移背后的戰略博弈
此輪臺積電投資潮,實質是中美科技競爭加劇的縮影。美國通過"芯片法案"強推制造業回流,臺灣半導體產業被迫站上十字路口:既想保持技術領先地位,又擔憂過度依賴單一市場。而中國大陸作為全球最大半導體消費市場,其設備自主化進程與臺積電西進戰略形成微妙對峙,全球半導體版圖正經歷深刻重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