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SCC 2024 中國再創新高!澳大第一、清華第二!
2023-11-22 12:01:18 EETOP在ISSCC 70年的歷史里,眾多集成電路歷史上里程碑式的發明都是在這上面上首次披露。比如第一個TTL電路 (1962年),第一個集成模擬放大器電路(1968年),第一個容量1K的DRAM (1970年), 第一個8位微處理器 (1974年)和第一個32位微處理器 (1981年),第一個容量1M的DRAM (1984年)和第一個容量1G的DRAM (1995年),第一個集成GSM 收發器 (1995年),第一個GHz的微處理器 (2002),第一個多核處理器 (2005年)等等。
在ISSCC會議錄用論文的數量也反應出一個國家或地區整體芯片發展水平。
ISSCC 2024將于美國西部時間2024年2月18-22日在舊金山召開。11月20日ISSCC 2024中國區發布會在深圳舉辦。
從論文錄用的領域分布來看,近兩年來,模擬電路大概占比6-8%左右,電源管理今年的投稿數量較多,錄用比率提升到14%,其他領域占比比率都較為穩定,除去電源管理占比較高外,存儲器、影像/微機電/醫療/顯示也占比達到12%。
從論文的錄用地區分布情況來看,歐洲、北美、遠東三個區在2024年都比之前的數量有所提升。遠東區從2021年到2024年有急速上升的趨勢,今年達到148篇。
具體到國家和地區方面,遠東區主要是8個地方,韓國、日本、新加坡、印度、中國大陸、中國臺灣、中國澳門、中國香港;北美主要是美國、加拿大;歐洲去年收錄8個國家,今年則增加3個,達到11個國家,涵蓋荷蘭、比利時、挪威、法國、意大利、愛爾蘭、阿聯酋、瑞士、德國、以色列、英國。
2024年論文數量增加主要是在遠東區,遠東區特別是我國,主要參與是高校,也就是說相對來說學術文章的接受率會比較高。工業界和學術界的論文比率來看,2012年工業界和學術界的占比基本是五五分,近兩年來比例則變為三七左右。最近受到疫情的關系,整個業界的參與度沒有之前這么高。
中國大陸(包括內地、香港、澳門)相較于去年去年從ISSCC 2023的 59篇增加到了69篇,再創新高。韓國也創下新高達到49篇,中國臺灣地區有17篇,日本只有11篇。
中國大陸(包括內地、香港、澳門)分別為:澳門大學收錄篇數為14篇、清華大學13篇、東南大學6篇、北京大學5篇、中科大5篇、南科大5篇、電子科大4篇、復旦大學3篇、浙江大學2篇、港中大(深圳)2篇、中科院微電子所2篇、中科院半導體所1篇、西安交大1篇、華東師范1篇、上海交大1篇、中山大學1篇、北京理工大學1篇、同濟大學1篇、萬高科技(杭州)1篇。
從數量上看中國內地+香港+澳門的論文收錄已經涵蓋全部技術領域,并且收錄文章數量持續上漲,第一隸屬機構數量也在持續提升。中國參與ISSCC的機構數量每年都在增長,今年的機構數量增長到19家,這也是非常大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