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忠謀首度表態:支持美國抑制中國芯片發展
2023-03-17 10:10:06 EETOP在這次論壇上,臺積電創辦人張忠謀與《芯片戰爭》作者克里斯·米勒(Chris Miller)對談首度表示,全球半導體供應鏈有兩極化趨勢,分成中國與其他國家兩大陣營。 美國芯片與科學法案就是要讓中國芯片發展腳步慢下來,他對此沒什么意見,甚至算支持。美國提出芯片與科學法案主要是想讓中國大陸芯片發展腳步慢下來,他沒有意見,甚至可說是支持。
對于“全球化已死”論點,張忠謀今日也再度提到,在芯片產業中,從美國對中國的管制與實體清單等作法來看,全球化已死,自由貿易也瀕臨死亡。但全球供應鏈的“分叉”和全球化的逆轉將提高價格并降低普遍性為現代世界提供動力的芯片。“當成本上升時,芯片的普及將停止或大幅放緩。”他補充說道。
張忠謀還提到,美國對中國臺灣也有所提防。美國認為不能全然仰賴中國臺灣。張忠謀認為,這對于中國臺灣而言是一種困境,必須要思考其中的原因。據悉,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Gina Raimondo)也有過類似的表示。
張忠謀表示,盡管中國大陸野心勃勃,大力發展半導體產業,但他認為中國大陸技術起碼落后中國臺灣五、六年。張忠謀列舉,他看過中國大陸生產最先進的芯片時遭遇困難,但臺積電五、六年前就能輕易制造那些芯片。
關于英特爾,張忠謀表示:臺積電已與400伙伴一起共舞,英特爾至今一個人跳舞
《芯片戰爭》作者克里斯?米勒(Chris Miller)問張忠謀,創建臺積電時,有想到十年二十年后有什么結果?
張忠謀表示,1987年建立臺積電,當時只希望公司活下來,不想讓臺當局失望,因為政府投資占臺積電半數資本。 臺積電創立前幾年遇到很多困難,但從1991年開始,臺積電成長飛快,年復合成長率連續十年超過50%。 張忠謀當時沒料到臺積電會有如此規模和可能性。
Chris Miller 被問到英特爾在美國打造晶圓代工有什么利弊時表示,半導體供應鏈沒有一國能自給自足,不但要花很多錢,技術也不會比較好。 很多公司嘗試與臺積電競爭,但臺積電有經濟規模優勢,別人很難競爭。 Chris Miller表示,從他研究看來,從頭打造晶圓代工,不是那么容易。
張忠謀補充,引用英偉達CEO黃仁勛的比喻,臺積電已學會與400名伙伴共舞,英特爾從頭到尾都是一個人跳舞。
Chris Miller 分享,芯片制造需要經濟規模,但也要考慮如果過度集中,稍有差池,世界經濟會一起受影響。芯片制造多元化的效益與集中化規模之間,要達到微妙的平衡不簡單。
張忠謀指出,臺灣地區的制造業轉移到美國時,供應鏈多元化已是進行式,成本勢必上升。 預估美國制造成本比臺灣制造多50%,還可能是低估,比他低估的比例更低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