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時間,高通旗艦芯片因為在三星代工,卻導致性能不如預期的新聞鬧得沸沸揚揚;然而,高通并沒有把所有產品線都搬到臺積電進行代工,反而仍有相當大一部分留在三星。

根據三星最新公布的財務報告,目前三星的前五大客戶分別是蘋果、百思買、德國電信、高通以及至上電子。依靠三星代工業務的高通名列第三。而根據統計,這些客戶占了三星電子營收的14%左右,比例相當大。
三星晶圓代工過去被翻出問題很多,包括良率造假、甚至性能也不過關,為何高通仍不離不棄?而且,就連高通最新的中高端產品Snapdragon 7 Gen 1,也繼續讓三星晶圓代工?甚至在三星提升代工報價20%后,也沒有任何改變?背后原因令外界好奇。
最大的關鍵,在于三星晶圓代工實在太便宜了。如果以單片芯片生產成本來看,在三星投產可能僅需要臺積電的5~6成左右,這是因為三星只用切割出來的可用芯片報價,而臺積電必須購買整片晶圓,臺積電的客戶在計算芯片成本時,必須加計失效芯片造成的耗損,即便臺積電先進制程良率已經高達9成以上,成本疊加上去仍然相當可觀。
而以Snapdragon 7 Gen 1作為僅次于Snapdragon 8的次旗艦產品,面對聯發科的田忌賽馬策略,成本的控制就變成最關鍵的反擊武器;而借助三星低價代工,高通預期在芯片成本可以拿到優勢,借助更低的報價,確保市場不會進一步被聯發科侵蝕。
不過,為了避免受到三星制程較弱的的缺點影響,高通Snapdragon7 gen 1不使用Arm Cortex-X2大核心,而是采用A710搭配A510,以功耗最佳化為出發點,巧妙地避開了三星制程在功耗控制能力上的弱點。也因此,因為代工成本差異太大,即便三星加價20%,與臺積電僅加價個位數百分比相較之下,絕對價差依舊存在,讓高通仍愿意繼續留在三星。另一個讓高通留在三星的原因,則是臺積電產能實在太緊。包含高通以及英偉達等大客戶部分訂單的回歸,加上AMD、聯發科等既有客戶的追加訂單,臺積電的產能基本上都已經滿載,高通最高端的Snapdragon8 Gen 1 plus拿到足夠的臺積電4nm已經是相當好運,剩下的產品如果同樣要用臺積電產能,恐怕得像AMD或英特爾一樣,一次性拿出數十億美元來確保產能。但考慮到面對聯發科高性價比產品的侵襲,高通恐怕不會樂意跟著AMD或英特爾做一樣的事。畢竟如果面向主流市場的Snapdragon 7也同樣使用臺積電制程,原本代工成本就已經夠高了,為了確保產能還要額外支出成本,面對聯發科也將毫無性價比優勢。有趣的是,過去三星最大的問題并不是價格,也不是技術落差,而是拿不出足夠的產能給高通;不過,在大客戶陸續離開,以及之前投資采購的機臺陸續到位,再加上三星自己也宣稱4nm制程良率已經開始有改善,因此在被政府、客戶以及投資者緊迫盯人的情況下,這也是高通重拾對三星制程信心的關鍵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