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谷歌、英特爾、高通、賽靈思等牛逼企業紛紛要求美國政府放寬對華為的銷售禁令?| 老兵戴輝
2019-06-18 13:00:05 最牛博弈據路透社6月17日報道,有消息人士透露,高通(Qualcomm)、英特爾(Intel)、賽靈思(Xilinx)等美國芯片供應商正在悄悄游說美國政府,要求其放寬對中國科技公司華為的銷售禁令。
本月早些時候曾報載:谷歌(Google)公司也主張繼續向華為銷售硬件、軟件和技術服務。
這幾家公司,恰恰是在這次事件中影響會挺大的公司。我們來逐一客觀分析一下。
高通 Qualcomm
高通的盈利模式主要是兩個。1、收取授權費(所謂“高通稅”),2、賣芯片(所謂“賣基帶送CPU”)。
華為的高端手機都是用自己海思生產的芯片。但任正非提到,華為每年采購5000萬顆高通芯片,這些芯片主要用于中低端手機。
市場上還有紫光展銳、聯發科等中低端手機主芯片供應商。
這次納入實體清單之后,根據任正非所說,華為的手機在海外市場發貨量下降40%,但國內還有增長。
如果美國政府的限制一直存在,一方面,華為可以用更多聯發科和展銳的芯片來替代高通,另外一方面,海思可以干脆直接賣手機芯片給其他手機公司來參與廣闊的海外市場!
毫無疑問,這兩點,對高通的沖擊都不小。
任正非曾說,華為在幫西方芯片公司改良財務報表。我相信,其中之一就是高通。
再說高通最大的盈利來源:專利授權費。
蘋果一直和高通打官司,認為其授權費收取方式非常不合理,并棄用高通芯片而用Intel的基帶芯片,無奈Intel不給力,對蘋果手機的銷售沖擊不小。老兵戴輝手上這只iPhone XR,在家里封閉洗手間里的信號強度,通過看抖音和快手的流暢程度來看,不如華為手機。
由此大家知道,那么多手機公司包括蘋果,不得不給高通支付高昂的“高通稅”,一個重要原因是高通生產了非常好的手機主芯片,所謂“賣基帶送CPU”。
如果華為對外銷售自己的主芯片,比如給蘋果,那么高通的地位就會受到動搖,能不能持續收那么高的“高通稅”就很難說了。
賽靈思 Xilinx
FPGA(現場可編程門陣列)是由賽靈思公司發明的,目前主要是美國的四家供應商:Xilinx(賽靈思) 、Altera(Intel收購)、Lattice、Actel。前兩家占領了絕大部分的市場份額。華為和中興每年使用大幾十億人民幣的FPGA,幾乎全部都是進口的。
FPGA有多個用途。華為采用FPGA,最大的用途是用于專用芯片ASIC的前期驗證。設計師將代碼燒入FPGA,進行實際應用驗證,如果有問題,就重寫再燒,驗證成熟之后,再流片成ASIC。這樣可以大幅降低流片費用。
FPGA的應用其實可多可少。如果以前要在10,000個盒子里用FPGA驗證,我以前可以只試1000個,就去流片做成ASIC。
萬一出現些問題,在軟件側面可能也可以進行修改。手機的K3V2剛上市時,bug成堆,就在華為手機的軟件上做了很多適配。
芯片是贏家通吃,國產FPGA的成本是高過進口的,性能也弱一些,正常市場環境下,大規模推廣使用并不容易。
現在好了,不用也得用了,華為硬拉國產FPGA上馬。
國產的FPGA(如紫光同創等)在快速發展,盡管性能上還有差異,已經可以滿足不少中低端場景下的應用。這部分市場,國貨將快速替代。
據說,對于要求較高的場景,以前用進口的一顆FPGA,現在可以考慮用兩顆國產的FPGA來替代。這肯定會帶來設計上的一些麻煩,但并非不可實現。
英特爾 Intel
因為英特爾的x86架構 CPU停止對華為供應,華為停止了常規服務器的出貨,以及筆記本電腦的出貨。
x86服務器毛利潤率比較低,大概百分之十左右。業界有調侃:服務器的競爭,就是Intel主導的傀儡戰爭。
華為的電信核心網底層實際上使用的是x86服務器,但是已經實現了軟硬件解耦。x86服務器本來運營商就是要單獨采購的,華為賣不賣并不影響實際的應用。
任正非先生的說法是,首先要保護華為這艘飛機的發動機和油箱。因此,x86服務器和筆電顯然并不屬于此列。
理論上講,華為即使不做服務器和筆電,也有大把其他公司做,還是要用英特爾的芯片。英特爾并不會有任何損失。
但是實際上并非如此。短時間可能對華為帶來傷害,長期來看,英特爾自己會受到很大的影響,最主要是服務器領域。
Intel CPU在服務器領域,占有率高達90%以上,再加上AMD, x86架構的占用率高得驚人。
與之競爭的Arm架構在智能手機上非常成功,完勝Intel。 但Arm用作服務器的CPU,卻一直都不咋的。
高通和Marvell(美滿)都搞過基于Arm的服務器芯片,并沒有做大。國內基于Arm的飛騰CPU主要是應用于特種應用,比如出名的超算中心天河一號和二號。
2019年1月7日 ,華為宣布推出Arm-based處理器——鯤鵬920(Kunpeng 920),以及基于鯤鵬920的泰山服務器。
就服務器而言,單機的銷售量其實挺小的。市場上的服務器都要支持“服務器集群”,也就是所謂公有云和私有云。
云計算本來就是在x86架構上發展起來的,x86 CPU之上的云計算技術當然是非常成熟的。
挑戰者Arm來了!網絡報導:AWS(亞馬遜)是第一家提供基于Arm的計算功能的大型公共云提供商。AWS的這些新的虛擬機能夠節省通用應用程序的成本,這些程序包括Web服務器、容器化微服務、緩存以及基于Arm架構的應用程序可用的分布式數據存儲。在Arm架構處理器上運行的通用應用程序(尤其是常見的開源應用程序)的版本會越來越多,這會對Intel的主導CPU市場份額構成長期威脅。這款處理器與AWS最近推出的AMD CPU也都使AWS在與Intel就CPU定價進行協商方面占據優勢。
上面的消息表明,Arm已有技術來實現服務器集群。老兵戴輝了解到有虛擬化技術和容器技術兩個路徑。據說國內的UCloud已經實現了Arm云計算功能。
對于華為而言,第一可以做的,就是將電信核心網從目前的x86架構,移植到Arm架構上。 電信核心網上基本上沒有什么生態,所以改動并不難。這將是Arm服務器一個巨大的應用突破。
再腦洞大開想一下,騰訊的微信、手游也都可以從目前的x86系統上轉到Arm系統上。因為也沒有什么Wintel的應用。
最近聽說,中國政府將加大對自主可控CPU服務器的支持力度。
國內自主可控的龍芯也宣布實現了KVM虛擬化,可以支持云計算功能。
蘇州中晟宏芯的POWER芯片(IBM授權)支持KVM虛擬化。京華科訊于2017年在基于該芯片的中太服務器上,調通了桌面云計算,這是第一次在國產CPU上實現桌面云。
Intel對人工智能也極其看好。Intel收購了以色列的MobileEye,這是汽車自動駕駛領域的一家核心技術企業,正野心勃勃想在5G+人工智能+無人駕駛市場大展身手。中國的5G發展可望是全球最大規模的,對Intel也肯定很重要。
Intel旗下還有全球第二大的FPGA,僅次于賽靈思,上面已經介紹。
谷歌 Google
中國品牌的所有智能手機,都采用谷歌的安卓作為操作系統。蘋果手機使用自己的IOS操作系統,但是不授權給其他品牌使用。
美國政府這次要求不得向華為提供軟件分發平臺(Google Play),以及應用,如搜索、導航、翻譯、Youtube等。這使得華為在海外的手機銷售遭受重挫,任正非說下降了40%。
華為直接開發基于微內核的下一代操作系統,運行效率將顯著超過目前的安卓。Google自己也在做基于微內核的下一代操作系統。
華為的操作系統,在生態上是可以徹底與Google脫鉤的(但此點目前還不明朗)。在中國大陸,大家用的APP基本都是國產的,微信的小程序還凝集了一堆生態。哪個應用不合作,網民的唾沫可以將他淹死。
華為做操作系統的歷史非常久遠,經驗也很豐富,所以技術不是問題。1991年,徐文偉在華為首臺局用程控交換機JK1000上開發成功了專用操作系統。后來的C&C08、Soft Switch(NGN)、IMS、NFV等各代核心網技術中,操作系統都是最基礎和核心的技術。
5G+AI+無人駕駛在中國將大規模發展起來,未來的智能汽車操作系統,華為肯定會大干猛上了。
華為的手機操作系統也在走向海外,預期會在俄羅斯等發展中國家率先大規模商用。這對Google的沖擊就大了。
結 語
老兵戴輝一直堅信:信息科技領域,中美結婚這么多年,離婚沒那么容易。
相信憑借兩國政府的智慧,中美終將攜手共進,為全人類共同做出貢獻!
老兵戴輝期待著這一天的盡快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