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格芯要求,美國對多家中企發起337調查,涉及聯想、TCL、海信等!
2019-09-29 11:55:12 未知日前,應美國格芯(Global foundries)要求,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決定對半導體設備及其下游產品發起兩起337調查,涉及聯想、TCL、海信等中國知名大企業。
這起調查案是由格芯在今年8月26日,依據「美國1930年關稅法」第337節規定向ITC提出,格芯指控對美國出口、在美國進口和在美國銷售的產品侵犯其專利權,請求ITC發起337調查中國TCL集團、海信集團、聯想集團和深圳萬普拉斯科技有限公司等企業涉案。
其中,聯想并非首次被美方提出調查申請。今年5月22日,美國Neodron向ITC提出申請,指控對美進出口和在美銷售的觸控移動設備等侵犯其專利權,請求發起337調查,聯想當時就已涉案。
對此,中國TCL集團27日率先回應稱,涉案的是公司終端產品,而該系列產品業務已從上市公司剝離,不會對上市公司造成影響。海信電器一名高管也表示,公司正在評估此事,初步來看影響不大。
值得注意的是,這次美國格芯還向ITC請求發布有限排除令和禁止令。根據美國商務部公布的資訊顯示,「有限排除令」是指禁止申請書中被列名的外國侵權企業的侵權產品進入美國市場,「禁止令」是指要求侵權企業停止侵權行為,包括停止侵權產品在美國市場上的銷售、庫存、宣傳、廣告等行為。
也就是說,如果ITC經調查認定格芯的申請成功,海信、TCL、聯想等被認定為有侵權行為的產品,將因此被禁止進入美國市場。
今年以來,美國頻頻對中國發起337調查,迄今已經發起14起337調查申請。此前調查項目分別涉及觸控移動設備、電子零組件、LED產品、女性時尚服裝、食品加工設備、太陽能電池片、集成電路與半導體器件等。
什么是“337調查”?
中國商務部貿易救濟調查局信息顯示,337調查是指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根據美國《1930年關稅法》第337節(簡稱“337條款”),對不公平的進口行為進行調查,并采取制裁措施的做法。實踐中,337調查主要針對進口產品侵犯美國知識產權的行為。“337調查”可以針對特定被告發布有限排除令,也可以不針對特定被告、不區分產品來源地而發布普遍排除令。普遍排除令將使涉案同類產品,甚至可能使下游產品都被排除在美國市場之外。
如果進口產品侵犯了美國有效的知識產權,該知識產權權利人(無論其是美國企業還是外國企業)可以向ITC提起337調查申請,并要求ITC采取相關救濟措施。
截自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網站
經過三次修改,如今,337調查的申請門檻被大大降低。越來越多的美國企業開始利用337條款對進口產品提起侵權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