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集成電路進口突破3000億美元!魏少軍:中國半導體產業結構扭曲,沒有將產品作為發展中心
2019-09-04 09:00:50 EETOP2018年進口繼續擴大,突破3000億美元
魏少軍指出,全球每生產3塊集成電路就有2塊運到中國來, 2018年中國進口集成電路4176億塊,價值3121億美元;出口集成電路2171億塊,價值846億美元,由此產生的貿易逆差創下歷史新高,達到2275億美元。
中國半導體產業結構扭曲 沒有將產品作為發展中心
魏少軍教授強調,中國半導體產業20年前騰飛,主要推動力是對外加工服務,這導致產業結構扭曲,沒有產品作為發展中心,且主要依靠外面的客戶,這種扭曲的情況急需調整。
2018年中國集成電路設計業銷售收入全球占比再次提高
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副理事長、清華大學微電子所所長魏少軍表示,2018年中國集成電路設計業銷售收入為2519.3億元,比2017年的2073.5億元增長21.5%,增速比上年的26.1%回落4.6個百分點。在全球集成電路設計業的占比將再次提高。2018年,中國集成電路產業各主要環節繼續維持兩位數的高速增長,設計業和制造業的增長率超過20%,但封測業增速回落到20%以下。其中,芯片制造業增速最高達到25.6%;設計業位列第二為21.5%。封測業銷售額第一次超過2000億元。
中國集成電路設計業的產品分布在通信、智能卡、計算機、多媒體、導航、模擬、功率和消費電子等所有8個領域,企業的數量都在增加。未來,中國集成電路產業應抓住5G、虛擬現實(VR)與增強現實(AR)、物聯網、醫療健康、超高清晰度電視及顯示技術、人工智能與類腦計算、自動駕駛等帶來的機遇,積極探索適合中國的集成電路產業模式,以產品為中心重塑中國集成電路產業。
魏少軍表示,因為中國產業結構和國際上發達國家不一樣,三業(設計業、制造業和封測業)分離 ,IDM規模很小。在中國集成電路設計業的銷售統計中,近乎100%是由中國本地企業貢獻。其中通信集成電路占據40.6% ,產業結構不合理。制造業方面,預計約50% 由外資和臺資在大陸的企業貢獻。封測則有30%由外資以及臺資在大陸的企業貢獻。
免責聲明:本文由作者原創。文章內容系作者個人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EETOP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