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nFET教父說半導體產業還能持續發展100年,我是認真的
2016-05-16 14:43:58 eet-china在新思科技首席執行官發表同樣樂觀的看法后,胡正明也引用軟件設計工具進展,分享了他的想法。
他對現場的數百名芯片設計人員表示,“我說半導體產業將再持續發展100年時可是認真的,一部份的原因在于目前沒有其他替代方案,而且這個世界也需要我們。”
“所有的人都知道但卻不愿意說出口的是,晶體管尺寸微縮是一場終將邁向盡頭的競賽,而我們正朝著終點沖刺,”但是,胡正明指出,這并不表示半導體產業和以其為基礎的高科技領域也將劃下句點。
圖1:胡正明認為像FinFET和FD-SOI等薄膜晶體管還有很長遠的未來。
Source:Synopsys
負電容晶體管(NC-FET)是來自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UC Berkeley)實驗室最新也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在該校擔任教授的胡正明與同事們展示以氧化鉿鋯和創新5nm鐵電層制作的30nm NC-FET研究成果。胡正明解釋,“基本上是將一個電壓放大器嵌入電介質……其想法在于以更低的Vdd獲得相同的性能。”
這種設計可以協助工程師將Vdd電壓降低到0.3V以下,從而克服多方面的極限,為新組件未來數十年的發展鋪路。
“NC-FET一直不被看好,因為我們一直是以‘小本經營’的方式進行開發,但現在我們認為它很有前途,因而正積極尋求支持。”胡正明表示,“對于自旋電子領域的投資比NC-FET更多幾十倍, 我認為我們是這個產業中唯一在研究NC-FET的團隊。”
最近,伯克利分校成立了一座新的研究中心專注于研發NC-FET。英特爾(Intel)和臺積電(TSMC)都參加了,也分別投資了14萬美元。“如果我們能吸引更多成員,就能實現偉大的成果,目前的規模仍小于一般的政府合約。”
此外,包括Globalfoundries、三星(Samsung)、Synopsys和臺積電等公司都加入了伯克利組件建模中心,該中心創建的BSIM模型可以為軟件設計工具解讀晶圓廠的實體數據。
“我們正為免授權的新組件準備精簡模型,不過沒有什么東西是真正免費的。”他指出,FinFET模型就讓至少12位研究人員花了11年的時間。
圖2:NC-FET在傳統晶體管上增加了創新的鐵電層
與NC-FET并駕齊驅的是,研究人員正使用十多種備選材料層來開發2D半導體,這些材料層能以分子或原子厚度進行沉積。胡正明透露,“其中一種材料層可以制造出完美的晶體,最終成為理想的薄體材料,讓我們無需擔心量子效應。”
“2D半導體著實令人振奮,因為不管是用于內存還是邏輯單芯片多層整合……以氧化物分隔的電路層……使用像鉬原子等原子自組裝……這真的令人相當興奮,可說是讓我們得以繼續進行研究的理想接口。”
胡正明并展示了在于去年12月首次提出的2D NMOS和PMOS組件成果,這些組件被沉積于單硅層上,“并自行堆棧。”這種技術可使晶體管尺寸縮小45%。
圖3:僅以一個分子或原子厚的分層即可搭建2D半導體組件
Source:Synopsys
這種新設計基本上是目前FinFET和完全耗盡型絕緣硅(FD-SOI)工藝中使用的各種薄體組件變異。他預測這些使用各種新材料的設計將具有很長的壽命。
鰭高晶體管由于具有性能方面的優勢,可望繼續流行。未來的工藝將混合不同高度的鰭片,以便針對特定用途優化工藝,胡正明指出,“我可以預見薄體設計將一直延用到微影技術。”
當今的FinFET和FD-SOI結構“可以一直發展到全包覆式晶體管(GAA)或柱或導線,取決于哪一種制造起來最經濟實惠……一切都和成本與性能密不可分。”
胡正明對于穿隧晶體管和自旋電子的看法就沒那么樂觀。穿隧晶體管的導通電流較當今組件的更低,使其僅適用于物聯網節點。
自旋電子必須使用全新的邏輯工具組,因而并不實用。他指出,“我們的設計基礎設施非常昂貴……真的難以用于導入一種使用完全不同概念的晶體管。”
圖4:de Geus表示,在產業成熟期之后將迎來第二春。
現在正是芯片設計業的艱難時期。隨著半導體公司持續整并以因應不斷攀升的芯片制造成本,新的設計案和EDA工具銷售情況都“很平淡”,Synopsys首席執行官Aart de Geus引用數據指出,芯片業營收的復合年成長率(CAGR)為4.4%,而“去年和今年的成長率更趨近于零。”
盡管如此,就像胡正明一樣,de Geus在大會開幕時對于該公司在EDA方面的進展仍顯得樂觀。
de Geus表示:“我了解這個產業正承受經濟的壓力和變化,但我們正處于再次改變世界的浪潮中……讓每樣事物實現智慧化的機會十分巨大,并將徹底改變這個世界。”
de Geus并打趣地說,IoT正象征‘無限樂觀思維’(Immensely Optimistic Thinking),因為,“它雖不足以驅動半導體銷量,但十分適于將我們與真實世界的實體特性連接在一起。無論如何,如果我們能將性能功耗比再提高10至 100倍,那么IoT將出現令人意料不到的爆炸式成長。”
盡管FinFET還有諸多早期的問題,但Synopsys已經以14/16nm工藝投片超過50種測試芯片了。例如,瑞薩電子(Renesas Electronics)有一款高階車載信息娛樂SoC就在臺積電16FF+工藝中導入Synopsys的完整工具流程。
de Geus并引用一些其它進展:
今年夏天推出的測試算法將加快運作時間,并減少25%的測試向量
· 一款14nm的網絡SoC使用IC Compiler II使導線長度縮短了17%
· 一款7nm測試芯片以ICC II在1%的PTSI內完成了99%的端點布線
· 使用Prime Time系統,讓包含5,000萬個實例和20個場景的設計在8小時內完成ECO收斂
一款名為Cheetah的最新驗證算法可自動適應處理器上的CPU和GPU核心,使RTL級的工作速度快上5倍。De Geus還介紹了Synopsys透過收購包括Coverity等公司,建立了日益 成長中的安全業務。
“對于我們來說,這已經是一個1億美元的業務了,因此,它不再只是業余愛好,而是一個極其關鍵的方向,”De Geus表示,“每個物聯網設備相當于銀行中的一扇窗戶……事實上,世界上的所有軟件中都有這樣的窗子。”De Geus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