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上的器官
2013-07-12 09:44:15 本站原創Hurel公司一直專注于在體外利用3D培養技術制造“芯片上的器官”,以模擬和預測肝臟和其它器官在體外的功能。上個月,CSO Reinnervate公司宣布其正接受美國人文學會(慈善協會)的融資以支持Hurel研制的細胞培養技術的新應用。
Hurel的微流體“生物芯片”包括分開的卻流動性相連的“器官”或“組織”隔室,其中每一部分都支持活體細胞的培養,而微流體管道在微型泵的作用下允許培養液循環以模擬活體系統。公司稱,該設備的幾何形狀和流動特性模擬了體內相關的生理參數,添加試驗化合物后可在設備中循環。
一位HUREL官員稱,該技術可適用于大量的實驗應用,并兼容于任何類型的體外測定模式,如質譜、免疫組化、免疫熒光和基因表達檢測。
芯片上的器官在醫藥研究中的巨大潛力
芯片上的器官可以模擬真正的人體試驗,透明的芯片讓藥物測試變得易于研究者進行觀測。當需要測試一種新的藥物時,只需要將藥物所含的化合物加入到芯片中,即可觀察芯片中的細胞(心臟細胞、肝臟新報等)的反應情況。
藥物研發是一個漫長,且耗資巨大的過程。在藥物研發中,動物試驗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但是由于人體的復雜性,動物試驗并不能完全反映人類疾病對藥物的反應情況。動物試驗與人體真實情況之間的差異可能導致這樣一種情況:某種藥物通過了動物實驗,卻無法通過人體實驗,因而無法真正投產上市,還造成了嚴重的成本浪費。利用芯片上的器官進行藥物試驗,則可以盡可能地模擬人體真實情況,從而降低藥物研發的成本與風險。
許多人類疾病是沒有動物模型可供測試的,比如“克羅恩病”——也稱為“節段性腸炎”,多發于青年女性身上,但至今發病原因不明,也缺乏有效的治療手段,最大的原因就是無法找到同樣患有這種疾病的動物來進行藥物測試,而利用“芯片上的腸道”,這個問題迎刃而解。
在疾病研究與藥物試驗中,傳統的方法不可避免地要利用到動物,這招到了動物保護組織的非議。利用芯片上的器官技術則可以避免許多動物保護方面的道德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