穹頂之下,除了帶口罩還能怎樣?便攜式空氣凈化器來了!
2015-11-16 09:29:25 huanqiu
空氣對生命的意義不言而喻,然而近幾年空氣污染嚴重,大眾深受霧霾的迫害,哮喘、肺癌、失眠等各種呼吸道疾病深深地影響著人們的身體健康。出門除了戴口罩,還能怎么辦?
英國一支團隊近日推出了一款便攜式空氣凈化器iBreathe,號稱世界上首款可穿戴式空氣凈化器和空氣質量追蹤器,無論何時何地,只需幾秒鐘就能輕松凈化用戶周圍的空氣。
小巧便攜 貼身凈化空氣
不同于一般的空氣凈化器,iBreathe沒有龐大的體積,尺寸僅12.5×4cm,方便隨身攜帶。走到哪里,iBreathe幫你服務到哪里。
負離子技術 隨時隨地凈化
iBreathe只需10秒鐘就能輕松凈化用戶周圍的空氣,有效消除細菌、病毒、過敏原及空氣傳播疾病等有害污染物。室內可凈化半徑20m的范圍,室外則可以凈化半徑8m的范圍,提供一個人專享的呼吸小空間。
iBreathe采用英國最先進的空氣凈化技術,內置空氣凈化模塊(或離子發生器模塊),產生負離子以中和空氣中的帶電原子。iBreathe能在短時間內釋放出離子,消滅空氣中病毒、細菌、花粉、灰塵、煙霧等污染顆粒,保證你隨時隨地都能呼吸道清新又干凈的空氣。
智能追蹤 實時監測空氣質量
iBreathe內置空氣質量傳感器,能有效檢測出甲醛、苯、一氧化碳、氨、氫、酒精、吸煙、香水等氣體。并且內置的WiFi和藍牙模塊,配合手機、平板、智能手表等iOS和Android設備,iBreathe會實時監測用戶所處的環境,收集空氣中的數據,并通過手機App給到用戶相應的建議,輔助用戶保持身體健康。
花樣充電 電池續航8小時
iBreathe一端自帶USB接口,用于充電和同步信息,支持邊充邊使用。iBreathe內置可充電鋰電池,續航長達8小時。除了直接充電外,用戶還可以選購iBreathe精美的充電基座,或者12V車載充電器來給設備充電。而且,每當iBreathe探測到周圍空氣質量比較高,便會自動進入睡眠模式,從而降低能耗。
六個瘋狂創意改變世界
全球變暖,土地沙漠化,環境污染,這些已經成為當今世界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需要面對的三大難題。今天,我們將向大家介紹6種打造生態世界的“奇思怪想”。
1、海水造云
如果有人告訴你將海水噴灑到天空中,形成云朵,然后可以幫助降低大氣溫度,你會信嗎?是不是覺得很瘋狂?但是如果說這話的是比爾·蓋茨呢?這位微軟創始人在2010年投資了30萬美元來支持該項目研究。
位于舊金山的一家公司開發出了一種機器,它能夠將海水噴灑到大約3000英尺(約914米)的高空,然后形成人造云。目前,這項研究仍舊在全世界幾所大學中進行。如果它們的結論是正確的,我們將會發現自己生活在一個可以用水來“降溫”的世界。
2、用巨型墻來阻止沙漠化
沙漠化就是指陸地向沙漠轉變的過程。如果陸地遭到長期的破壞,或者其他惡劣環境,沙漠化就會發生。來自倫敦建筑協會(Architectural Association)一名名為Magnus Larsson學生想出了一種能夠阻止撒哈拉大沙漠沙漠化擴散的想法。他建議建造一個6000千米長的人工砂石墻,從東往西將沙漠包圍起來。這種墻能夠長期有效的阻止沙漠對土地的侵蝕。這項創意也獲得了可持續建筑獎。
3、煙霧真空吸塵器
目前,世界上已經建造了一些煙霧真空吸塵器,而位于荷蘭的一個是世界上最大的,它的名字為Smog Free Tower,有23英尺(約7米)高,看起來像一個巨型空氣凈化器。它可以每小時清理3萬立方米空氣。
4、在新的區域種植克隆紅杉
克隆紅杉實際上也是保護這類古老樹種的另一種方式。在2013年,天使長古樹檔案組織(Archangel Ancient Tree Archive)通過在不同國家種植克隆紅杉來慶祝“地球日”。挑選克隆紅杉種植區域的工作非常謹慎,該組織需要結合當地氣溫、降雨,以及全球變暖帶來的氣候變化等綜合因素來評估,這也為克隆紅杉提供了一種更好的長期存活的機會。
5、將光發射回太空
熱反射設備在地理工程領域已經廣泛應用,一個更有想法的工程師團隊認為,反射云可以將太陽光反射回太空。他們并沒有使用海水,而是向太空發射裝滿硫和其他化學物質的火箭,離地球19公里遠,希望它們能夠創建一種“化學云”,能夠將太陽光反射回去。盡管這聽起來有點不靠譜,但是如果可以實施,它無疑是最省錢的一種延緩氣候變化的途徑。
6、在海洋上養殖大量的藍藻水華
幾年前,一位美國商人為了能夠應對氣候變化,在一次試驗中向加拿大西海岸投放了100噸硫酸鐵,打造了一個面積約1萬平方千米的藍藻水華帶。從理論上講,這些藍藻水華能夠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然后沉到海底,這樣就能減少水中的碳物質,但是結果并沒有按照他所想的來。同樣,這位商人在Galapagos和 Canary島上也做了嘗試,但是結果都失敗。他的這種行為也遭到譴責。出發點是好的,但是方法不對啊!
看看這些科技手段如何對抗霧霾
不知何時起,霧霾已經成為常客,天空時常彌漫著一層薄霧,有時甚至是遮天蔽日。那么我們該如何對抗霧霾?下面就來看看這些科技手段。
抗霧霾鈉光源路燈
穿透霧霾不是問題。霧霾天能見度下降,路燈如何照亮眼前的路?據報道,國家電網節能公司在昌平啟動了照明改造,改造后的新型路燈穿透性好,且比普通路燈節電60%。此節能路燈采用了穿透性好的鈉光源,方便市民在霧霾天氣也能看得更遠。
抗霧霾新型催化瓷磚
瓷磚被涂上了二氧化鈦涂料——防曬霜的一種成分,它能在紫外線穿透空氣中的煙霧照射在瓷磚上時起催化作用,從而將有毒煙霧中的氮氧化物(NOx)轉化為危害性較小的化學物質,比如硝酸鈣、二氧化氮和水。而瓷磚上的二氧化鈦涂料卻不會受到影響,還能繼續發生化學反應。
抗霧霾電力機車
中國鐵路的新發明。霧霾空氣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屬粒子和粉塵,使得機車頂部的高壓設備絕緣性能大受影響,嚴重影響列車的正常運行。火車跑到目的地后需要工作人員在車頂吹掃灰塵,甚至當霧霾嚴重時,火車每跑三四十公里,就要用清洗劑對機車頂蓋高壓部件進行清洗,以確保火車正常運行以及車內乘客的安全。
中國鐵路部分迅速做出反應,設計出抗霧霾“火車頭”,這批火車在研發被譽為“中國鐵路客車王”的和諧3C動車技術的基礎上,增加了“自動換端功能”,在遇到霧霾等惡劣天氣時,火車可自動完成操作,有效增強了火車抵御惡劣天氣的能力,提高了火車運用效率。
如何避免霧霾天氣傷身體?
最近霧霾天氣頻發,大霧彌漫,影響著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最嚴重的還是對人體健康的危害。眾所周知,霧霾的組成十分復雜,其中有大量顆粒、粉塵、污染物、細菌、病毒等有害物質,這些有害物質會容易引發哪些疾病呢?面對霧霾天氣我們應該如何應對呢?
專家提示霧霾天氣最容易出現以下問題:
呼吸道疾病
霧霾中的有害物一旦被人體吸入,就可能會刺激并破壞呼吸道黏膜并粘著在肺泡上,除了使鼻腔變得干燥,造成鼻炎等鼻腔疾病,引發哮喘等呼吸道疾病外,細菌進入呼吸道,還會引發氣管炎、肺炎,甚至還有可能造成肺癌。
心腦血管疾病
霧霾天氣,空氣含氧量低,會使心臟跳動加速,使人胸悶、氣短。尤其是對老年人危害更大。同時霧霾天氣時氣壓低,濕度大,人體無法排汗,誘發心臟病的幾率也會相對曾高。
使人心情壓抑煩躁
人的心情很容易受到天氣影響,霧霾天氣陰沉昏暗,空氣污濁,人的情緒也會變的低落,心情郁悶。
那么如何避免霧霾天氣對人體的傷害呢?
少出門并限制晨練
減少出門是自我保護最有效的辦法。尤其是老人、孩子、孕婦、心臟病人、有呼吸系統疾病等對污染比較敏感的人群,陰霾天最好減少外出活動。如果一定要出門,不要騎自行車,避開交通擁擠的高峰期以及開車多的路段,避免吸入更多的化學成分。也最好不好開私家車,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為減少環境污染做貢獻。有很多人比較習慣晨練,霧霾天氣劇烈運動時肺活量增加,會導致人吸入更多的污染物,容易誘發呼吸道和心腦血管疾病。
做好自身防護
出門要戴正規合格、與自己臉型大小匹配的防護性高的口罩。外出回來后要及時洗臉、漱口、清理鼻腔,去掉身上所附帶的污染殘留物,除了面部清理外,身體裸露的部分也要清洗。
盡量少開窗
在霧霾天氣,盡量不要開窗。確實需要開窗透氣的話,應盡量在10—14點霧霾較淡時,可以將窗戶打開一條縫通風,時間以半小時至一小時為宜,不要過長。
凈化室內空氣
室內可以種植一些凈化空氣的綠色植物,比如蘆薈、仙人掌、綠蘿、吊蘭、虎皮蘭、文竹等綠色冠葉類植物。還可以利用空氣凈化器等設備凈化空氣,但在使用時要注意勤換過濾芯。另外,要注意防止廚房油煙的污染,盡量少做一些容易起煙的油炸類食物。炒菜時要關閉廚房門,打開抽油煙機,及時把油煙排到室外去。
注意合理飲食
飲食清淡,多吃新鮮蔬菜水果,如梨,蓮藕,百合,蘿卜,荸薺等潤肺食品。少吃刺激性食物。還可以多吃點豆腐、牛奶、瘦肉和清肺的豬肝、豬血、綠豆湯、紅豆湯、蓮子心煮水喝等,以防霧霾天氣對自身產生的不良影響。等食品。除此之外,多喝水可加快身體的新陳代謝,如不喜歡白開水,簡單中藥代茶飲也是不錯的選擇,可以解決嗓子干燥、咳嗽的問題,同時減少空氣污染對肺部的危害,原料為:菊花、青果、百合、麥冬、木蝴蝶各5克,冰糖數粒,加開水泡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