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光南:RISC-V是中國芯片業的重要機遇
2019-07-22 09:36:06 觀察者網
開源促進軟件和芯片產業開放創新
今天,開源軟件已成為軟件業的主流。據Gartner預測,到2015年,85%商業軟件會使用開源軟件,到2016年,95%主流IT企業或組織將直接或間接在其關鍵業務系統中使用開源軟件。
雖然在今后相當長的時期里,開源軟件和專有軟件將會長期并存,但當前隨著云計算、大數據等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興起,開源軟件的發展甚至更快,主要的網絡信息服務提供商,其服務基本上都基于開源軟件平臺。不過因為它們只提供服務而不銷售軟件,根據規則,它們并不需要向客戶開放源代碼。
倪光南表示,開源軟件有利于實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例如國產操作系統大多都是基于開源軟件發展起來的。
在2018年第5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上,由網信辦、工信部和中科院三個單位指導,掛靠在計算所的“中國開放指令生態(RISC-V)聯盟”(俗稱“中國開源芯片聯盟”)宣告成立,創始會員65家,2018年10月新增20家。(RISC-V)聯盟旨在召集從事RISC-V指令集、架構、芯片、軟件、整機應用等產業鏈各環節企業單位及相關社會團體,自愿組成的全國性、綜合性、聯合性、非營利性的社團組織。
倪光南表示,“RISC"表示“精簡指令集計算機”,而其中“V”表示伯克利分校從RISC開始設計的第五代指令集。其技術水準完全可以與當今世界上頂級CPU相比。RISC-V可能是中國芯片業的一個機遇。
談及世界CPU領域現狀,倪光南指出,CPU芯片和操作系統是網信領域最基礎的核心技術,中國在這方面還受制于人,常被比擬為“缺芯少魂”。實踐表明,每一種CPU在市場競爭中要取得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其生態系統。目前世界上最流行的是兩種架構的CPU是基于Intel架構(x86)和基于ARM架構的CPU。
其中,Intel架構(x86)CPU歷史很長、生態成熟、在桌而和服務器域占壟斷地位,被美國的Intel和AMD兩家公司所擁有;ARM架構CPU,歷史較長、生態成熟、在移動和嵌入式等領域占壟斷地位,其他公司可向ARM公司購買許可(數百萬元~數億元),世界上有很多公司做ARM CPU。
在倪光南看來,未來RISC-V很可能發展成為世界主流CPU之一,從而在CPU領城形成Intel、ARM、RISC V三分天下的格局。
免責聲明:本文由作者原創。文章內容系作者個人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EETOP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
EETOP 官方微信
創芯大講堂 在線教育
半導體創芯網 快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