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應用32位MCU扮要角 ARM將成物大贏家
2012-12-17 21:43:11 本站原創眾所周知,MCU與處理器的功能有所區隔,這就導致了MCU在經過了市場二十多年的洗禮之后,八位元MCU任然存在。在很多應用領域,八位元就真的已經足夠了,不必像處理器那樣,追求過剩的硬體效能。因此,MCU絕對是物聯網領域應用的關鍵。
但不管如何,由于摩爾定理的加持,半導體技術的進展一直持續著,這也給了MCU產品不斷進步的空間,32位元產品的成本逐漸逼近8位元。這也導致盡管應用上的需求只需8位元產品,但由于成本差異不大,采用32位元產品來取代8位元的情況越來越普遍。
當然,最大的關鍵,就在于ARM的出現。
既然MCU已經成為物聯網的重要元件,以目前MCU普遍采用ARM核心的情況來看,ARM理所當然將是物聯網市場上的最大贏家。其實回顧過去,發展MCU核心的廠商非常多,只不過在ARM的出現之后,市場上普遍直接向ARM授權處理核心來開發MCU產品,暨快速又方便,省下自行開發的時間,也可加速產品上市。例如包括NXP、TI、ST、Freescale、Atmel、富士通、新唐等廠商的MCU,其核心便都來自ARM的授權。
當ARM推出Cortex系列之后,獲得越來越多廠商的授權采用,這已經開始改變MCU市場的原有生態了。過去8位元、16位元、32位元產品各自堅守既有市場。然而當越來越多產品都以Cortex為核心之后,這種32位元MCU開始侵蝕低階的8位元市場。畢竟價格差異已經在可容許范圍內,再者,也不會有使用者真的在乎里頭用的是幾位元的MCU,這使得拿32位元MCU來替代低階MCU的情況越來越普遍。
盡管會有人質疑這種拿大炮打小鳥的作法并不實際,然而只要能達到一樣的目的,拿大炮的效果將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