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ARM挑戰 英特爾延展芯片帝國夢?
2012-08-19 17:48:05 本站原創傳統PC市場在經歷30年高速發展之后,逐漸趨于飽和而增長乏力,據《IDC全球PC市場季度跟蹤報告》顯示,全球PC市場在2012年第二季度甚至出現增長停滯,出貨量比去年同期下降0.1%。而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市場近兩年銷量卻呈現出井噴態勢,單中國市場,第二季度的智能手機出貨量同比增長就高達164%,達到3310萬部。順勢而動,芯片巨頭英特爾也開始調整布局,自去年已嘗試將觸角延伸到移動芯片領域。而進入這一領域,英特爾不得不面對一個強大對手:ARM。
英特爾,世界最大的芯片半導體制造商,全球雇員超過10萬人,2011年營業額高達540億美元。而ARM的全年營業額去年才剛剛突破6億美元,全球雇員也只有2000多人,僅憑這些數據,ARM遠遠稱不上強大。不過,另一組數據可能更說明問題:目前全球超過95%的智能手機和超過80%的平板電腦都是采用ARM架構的處理器,ARM在這一領域的壟斷地位如同英特爾在PC領域的壟斷地位一樣,令人望而生畏而難以撼動。
曾經,依靠卓越的制造能力,源源不斷的創新精神,英特爾在PC和服務器市場打造了一個龐大的芯片帝國,而如今,面對一個嶄新的移動芯片市場,面對ARM這般的強勁對手,英特爾該如何延展自己的帝國夢呢?
技術壁壘并非不可逾越
英特爾在PC芯片市場能夠摧枯拉朽,在智能機和平板芯片市場卻一直進展緩慢,很大程度上源于芯片功耗問題。
英特爾x86架構芯片采用完全指令集(CISC),而ARM架構芯片則采用精簡指令集(RISC)。展訊技術專家丁學曾對此作出解釋:x86架構完全指令集(CISC)芯片比ARM的精簡指令集(RISC)芯片功能更為強大,但動用芯片內部的硅單元也多,因此功耗也大。在PC領域,功耗問題并不明顯,芯片更追求功能上的強大,而在智能手機領域,功耗問題則要重要的多,相同電量下,功耗大則續航時間短,功耗大還會升高智能機和平板電腦表面溫度,降低消費者的舒適感。
但丁學也提到,其實英特爾幾年前就開始在處理器設計上引入RISC的思想,清華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國家實驗室CPU中心主任汪東升教授進一步指出,x86架構在外部使用者角度看來是復雜的CISC,但內部其實已經是RISC。
而英特爾的研發也一直沒有停止,英特爾稱,其凌動芯片將減少功耗水平,以適應手機等設備要求,而被稱作Medfield的32納米Atom處理器,已經可以滿足智能手機嚴格的功耗要求。同時英特爾表示,憑借其22納米三柵極晶體管技術,將得到所需的低功耗微處理器,進軍平板及智能手機市場。
在今年年初的CES 2012展會上,英特爾推出了Medfield平臺的Android智能手機,它采用了Atom Z2460處理器,32nm制造工藝,單核1.6GHz處理器,內建inter圖形加速器。基于英特爾Medfield平臺的Android智能手機在功耗方面也同樣令人驚嘆,理論上它能支持14天的待機,連續3G語音通話8小時,1080P視頻播放6小時,3G網絡瀏覽5小時,音樂連續播放45小時。
可見,盡管英特爾芯片與ARM芯片架構不同,但其間的技術壁壘并非不可逾越的,憑借英特爾強大的研發能力,生產完全滿足平板及智能機要求的低功耗的芯片只是時間問題。
商業模式面臨重塑難題
前面我們提到,ARM全年的營業額只有區區6億美元,似乎與整個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市場的蓬勃發展有些格格不入,而這其中的原因就在于ARM采用了與英特爾完全不同的商業模式。
ARM商業模式圖示
ARM自己是不生產芯片的,而是把自己的芯片技術授權給高通(Qualcomm)、德州儀器(Texas Instruments)和英偉達(Nvida)這種公司來生產。一臺設備如果安裝了ARM的芯片,ARM就會收取一定的版權費用。這種模式使得ARM 并不需要自己投資數十億美元來興建芯片生產廠房,同時也非常有利于生態圈的建設。由于ARM 獨特的商業模式,他完全不會受到移動互聯網操作系統大戰和專利紛爭的影響,
ARM的CEO伊斯特對這一模式曾做個經典詮釋,在2010年媒體傳出了蘋果欲收購ARM的報道,對此,伊斯特解釋道:ARM搭建的是一個開放性的商業聯盟架構,而ARM被收購必然影響到這種模式的開放性,所以誰都沒有收購ARM的必要。這是本公司商業模式的意義所在。
而英特爾采用的是一種完全不同的商業模式,在傳統PC芯片領域,英特爾滲透到了芯片產業鏈的各個環節,擁有一流的研發能力,也擁有卓越的制造能力,這使得英特爾擁有超過40%毛利率,構建起了全球營業額超過500億的龐大芯片帝國。
我們很難說哪種優勢更加有優勢,只是ARM在移動芯片領域已深耕多年,構筑了龐大的芯片制造聯盟,這一聯盟包含了高通、三星、英偉達等諸多世界級企業。作為一個制度的顛覆者,英特爾進入移動芯片市場,需打破既有的市場格局,吸引制造企業采用英特爾芯片,從而能夠構建起自身的產業鏈條,而這一切必然依賴英特爾傳統商業模式的重塑再造。
英特爾聯合摩托羅拉、聯想等終端制造商,與谷歌建立合作關系,都從另一個側面說明,英特爾正在嘗試改造、重塑自身傳統的商業模式,以期能更加適應移動領域的發展要求。
微軟Win8或成決勝一環
不止是英特爾嘗試進入移動芯片領域,ARM也在窺視英特爾的傳統PC芯片市場,而兩者都不約而同的將賭注壓在了同一個點上:微軟的Windows 8。
微軟將在今年的10月26日正式發售Windows 8,同時微軟還將推出Windows RT版本。前者主要是在基于x86架構處理器的傳統PC和平板電腦上使用,后者將在基于ARM處理器的平板電腦上使用。
在傳統PC時代,依靠Wintle聯盟,英特爾獲益頗多,隨著微軟進軍移動互聯領域,x86架構處理器在Windows系統上的一向優異表現,必然會在Windows 8系統上得到傳承,而這無疑也使用戶更加容易的接受采用英特爾芯片的平板電腦。
而ARM與微軟達成合作,使Windows系統能夠運行在基于ARM處理器終端上,也會對未來ARM進入傳統PC市場起到重大作用,畢竟,微軟Windows系統依舊壟斷著桌面PC市場。
相對于iOS和Android系統,英特爾對Windows系統更加的熟悉,技術積累也更加的雄厚,微軟的Windows 8或成為英特爾打開移動芯片市場的至關重要的一環。當然,這一切也要依賴Windows 8在移動終端市場的表現。
10月26日,Windows 8發布之后,英特爾在移動芯片領域與ARM的競爭相信將會更加白熱化。
正如瑞銀(UBS)分析師烏切?奧爾吉所評價的那樣:“ARM有很好的架構,獨特的商業模式,后勁很足;英特爾則有卓越的制造能力,超一流的技術積累。現在很難說這兩家公司究竟誰能在競爭中勝出。這個謎底至少在四五年之內恐怕還難以揭曉。
EETOP 官方微信
創芯大講堂 在線教育
半導體創芯網 快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