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航教授:盡早盡快布局中國版“星鏈”衛星互聯網
2022-03-11 08:35:05 IT之家大家對于馬斯克的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 SpaceX“星鏈計劃”和亞馬遜公司“柯伊伯項目”可能不是很陌生,以此為代表的眾多歐美企業均已展開低軌衛星組網的布局,為未來通信、氣象觀測等提供便利,也為地面、海洋和空中導航和定位等服務。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張濤在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專訪時表示:
“人類進入信息時代后,低軌空間成為更重要的資源。國外‘星鏈計劃’等項目實施的首要目的是構建低成本衛星互聯網、搶占有限的低軌空間資源。我國低軌衛星互聯網星座建設投入和國外企業‘星鏈計劃’等項目相比,在規模和模式上明顯滯后。我們要對此給予高度重視,盡早盡快布局中國版‘星鏈’衛星互聯網,在這場空間資源競爭和 6G 時代競賽中占據主動。”
IT之家了解到,國內近些年關于此類研究的布局主要集中在衛星互聯網領域。我國此前已將“衛星互聯網”列入了“新基礎設施”建設名單,計劃建設兩個名為 GW-A59 和 GW-2 的寬帶星座,其衛星數量為 12992 顆。
據悉,SpaceX 的“星鏈”系統計劃在 2024 年完成 1.2 萬顆低軌通信衛星發射,在更長遠的計劃中有望發射 4.2 萬顆低軌衛星。
截止目前,SpaceX 公司已經發射了約 2003 顆“星鏈”衛星,并且已經開始為部分國家和地區提供衛星互聯網服務。
同期,英國 OneWeb、美國亞馬遜等公司也提出了各自的低軌通信衛星計劃,僅上述幾家公司的衛星發射計劃就已經超過了 4.7 萬顆。
2020 年 9 月,“國網公司向國際電信聯盟 (ITU) 遞交了頻譜分配檔案,計劃建設兩個名為 GW-A59 和 GW-2 的寬帶星座,其衛星數量為 12992 顆。早在 2020 年 4 月,我國就將“衛星互聯網列入了“新基礎”設施建設名單。
2021 年 3 月,我國的“十四五規劃和 2035 遠景目標中再次明確提出要“打造全球覆蓋、高效運行的通信、導航、遙感空間基礎設施體系”。
2021 年 4 月 29 日,中國衛星網絡集團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主要承擔統籌中國衛星互聯網發展等任務,標志著我國太空領域建設逐步加速,未來發展空間廣闊。
免責聲明:本文由作者原創。文章內容系作者個人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EETOP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
EETOP 官方微信
創芯大講堂 在線教育
半導體創芯網 快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