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海精密計劃在年內推出電池樣本 2024年啟動商業化生產
2021-03-24 09:10:11 鳳凰網科技鴻海表示,電池及相關動力系統設備占電動汽車研發成本的三分之一以上。該公司近年來正在推動一項“3 + 3”計劃,將業務從代工擴大到軟硬件集成。電動汽車的開發正是這一計劃的核心,建立電動汽車供應鏈也是出于這方面的考慮。“3 + 3”倡議涉及三個新興產業,即:電動汽車、機器人和數字醫療。這些行業正通過人工智能、半導體芯片和通信技術的應用而不斷發展。
鴻海MIH電動車開放平臺聯盟執行長鄭顯聰表示,該公司將在今年6月披露更多關于MIH開放平臺獨立運營的細節。MIH是鴻海主打的EV開發平臺,該公司的目標是將這個平臺打造成電動汽車界的“安卓”。該平臺最初由裕隆集團旗下華創汽車信息技術中心有限公司發起,鴻海在去年2月與華創成立一家名為富士康汽車技術有限公司(Foxtron Vehicle Technologies Co.)的合資企業,進一步加強這個為其他汽車制造商提供解決方案的開放性平臺。
劉揚偉在新聞發布會上還表示,鴻海計劃通過開發新技術提高市盈率,該公司目前的市盈率約為16倍。市盈率是指公司股價與盈利的比值,是衡量公司價值的常用指標。
根據一項市場預測,鴻海到2022年將占據全球電動汽車市場3%的份額,發貨量約為520萬輛。另外一家海外券商則預測,到2025年,鴻海每年可生產110萬輛電動汽車,占全球市場的10%左右。電動汽車業務預計將為該公司帶來350億美元的營收。換言之,EV業務到2025年在鴻海總營收的占比將達到15%,并占據該公司總利潤的30%。
免責聲明:本文由作者原創。文章內容系作者個人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EETOP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