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清華/復旦/廈大 獲批國家集成電路產教融合創新平臺!
2019-06-13 13:11:41 EETOP
復旦大學
近日,教育部發文,正式批復同意復旦大學“國家集成電路產教融合創新平臺”項目可研報告,項目建設總經費4.7億元,在四家高校中復旦大學項目總經費額度最高。實施期從2019年起至2021年。
據介紹,復旦大學國家集成電路產教融合創新平臺以該校微電子學院為建設主體,聯合國內龍頭企業合作共贏,將針對我國集成電路發展中的關鍵“卡脖子”難題,深入研發新一代節點集成電路共性技術,涵蓋芯片設計、EDA工具、器件工藝與芯片封裝等方向,著力推進長三角集成電路產業發展。平臺重點突出集成電路緊缺人才的培養與工程實踐,建成后具備每年為2000人次提供集成電路實訓手段的能力。
北京大學
北京大學國家集成電路產教融合創新平臺項目批復總投資超過3億元,建設周期3年。將依托北京大學在集成電路器件方向的研究基礎,與中芯北方、華大九天、兆易創新、北大方正集團等北京地區集成電路龍頭企業合作建設。國家集成電路產教融合創新平臺是北京大學微電子學科人才培養、科研創新和學科建設的重要載體。
根據目前已知的信息,北京大學國家集成電路產教融合創新平臺將與中芯北方、華大九天、兆易創新、北大方正集團等北京地區集成電路龍頭企業合作建設,突出器件與集成、器件與電路的協調設計,通過“工藝—器件—電路”一體化,以EDA為抓手,服務以CMOS集成電路為主的制造和電路設計行業,并延伸服務材料和裝備等行業。北京大學國家集成電路產教融合創新平臺將重點突出集成電路緊缺人才的培養與工程實踐,提供集成電路實訓手段的能力。
廈門大學
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和復旦大學是位于京滬直轄市的世界一流大學,廈門大學與這三所大學一起成為首批入選的四所建設高校,高度體現了國家對廈門這個計劃單列市及海西地區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科研和人才培養的高度重視,體現了國家對廈門這個“海絲”戰略支點城市、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的厚望,凸顯了廈門在海西城市群建設中的首位度,以及爭取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信心。
廈門大學國家集成電路產教融合創新平臺以廈門大學國家示范性微電子學院為建設主體,聯合國內龍頭企業,建立合作共贏的融合模式,打造海西地區新型產教融合創新平臺。創新平臺將針對我國集成電路發展中的關鍵“卡脖子”難題,深入研發新一代節點集成電路共性技術,涵蓋芯片設計、EDA工具、器件工藝與芯片封裝等方向,著力推進海西集成電路產業發展,在產教融合攻克關鍵技術的實際過程中培養我國集成電路的領軍人才和產業急需、創新能力強的工程型、技能型人才,獲得可進行產業轉移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重要突破。
廈門大學曾研制出全國第一臺晶體管收音機,第一個磷化鎵紅色、綠色、黃色平面發光二極管,第一臺平板示波器。中國半導體物理學科開創者和奠基人之一、中國科學院院士謝希德,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薩支唐,中國科學院院士王啟明、陳星弼、闕端麟,中國工程院院士許居衍,臺灣新竹科技園創始人、電機學家何宜慈,微傳感器技術創始人之一、電機學家葛文勛,都是廈大杰出校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