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公司做硬件的幾個坑
2015-04-08 16:38:37 未知智能硬件最近好火,驚聞一好友最近也從傳統硬件制造行業離職,加入某互聯網公司做智能硬件產品。這是好事,當然要吃個飯恭喜恭喜,但聽到他吐槽到新公司遇到的一些問題時,我沉默了,條條都是我曾經犯過的錯誤。這些個坑,也許只有你自己掉進去經歷過才能真正明白。
聽不聽是你的事,說不說是我的事,試著講講吧。有些事是我親身經歷的,有些是業內好友分享的,都以第一人稱來描述,代入感更強些。
但凡互聯網公司想做硬件產品,多多少少都會經歷下面的階段,各階段有各階段的坑。
第一階段:需求分析
想出了一個自以為絕妙的點子,再配合制作精良的PPT,得到了投資人的認可,就算正式進入第一階段,開始細化產品。
這個階段的坑最嚴重,就是區分不出真需求和偽需求,換種說法說是搞不清楚多少人愿意為這個需求買單。我在很早的時候就開始做互聯網音響,一款帶有4寸觸摸屏并配置安卓系統的床頭音響設備,可以從網絡獲取音樂直接播放,可以為你讀當天的日程安排。當第一個原型放在首批內部用戶面前時,我還挺開心的。一個用戶怯怯地問我:“我在床頭放個手機不好么?或者我買個高級的藍牙音箱放床頭不行么?”,我還清晰地記得我怎么回答她的:“專業的事情就要專業設備去做,這個設備非常方便,使用簡單,音質比手機好多了。另外,國外的chumby、dash都是很成功的類似設備”。關于她的第二個問題,我沒有回答她,因為當時根本回答不了。
床頭放個專用設備讀日程聽音樂,想想挺好,但有多少人愿意花400+為此買單呢?真正對音質有要求的人,會看得上你這個400+的小東西么?
提醒用戶吃藥,需要專門做一個所謂智能藥箱么?
提醒用戶喝水,需要專門做一個所謂智能水杯么?
第二階段:產品設計
這個階段的坑就是好大喜功,自我膨脹做平臺。錢拿到了,突然感覺自己有錢無所不能;投資人也說,我有XXX、XXX、XXX和XXX資源,都是現成的渠道,你只要把A、B、C、D功能做上,我就能幫你大量地出貨。既然要做那么多功能,自以為技術很好的我就想,那咱們就做一個平臺吧,大家開發功能大家分錢,哈哈哈哈。雄心萬丈有沒有?馬云第二有沒有?
然后,我就眼睜睜地看著一個成本400+的智能床頭小鬧鐘,硬生生地變成了一個成本2000+的HiFi級大塊頭音響設備,7寸觸摸屏、藍牙、WiFi、HDMI輸出、同軸輸出、高中低頻分體式喇叭應有盡有。為了這些個軟硬件功能,我疲于奔命,每一個功能都可能出問題,各種問題。簡單講,就是你覺得可能會出問題的地方肯定會出問題,你覺得不會出問題的地方也可能出問題。為了這個平臺設計,我更是投入了幾倍于硬件研發的人員去搭建一個完美的后臺系統,連支付接口都做好了。就等著別人送錢了。
這時候,在各種資源的加持下,硬件形態已經偏離了產品的初心,整個團隊為一些莫名其妙的功能加班加點忙碌。
至于平臺,我現在也會問自己:你實現了方便好用的產品了么?再者,即便是你的產品夠好用了,你沒有出貨量我憑什么入駐你的平臺呢?
第三階段:硬件制造
硬件制造上的坑,會消耗掉你剩余的寶貴時間。
大部分剛入行的互聯網人恐怕不知道什么是EVT(工程驗證)、DVT(設計驗證)、PVT(試產驗證),更不知道PP(小批量試產)和MP(大批量采購)了。一下飛機,跑到深圳龍華、西鄉、松崗等地,被工廠老板們的功夫茶伺候著,老板拍胸脯,你就拍腦袋了。和軟件研發的快速迭代不同,硬件一版PCB的時間基本上是2周~4周,手板一周,模具最少35天,這還算是快的,你就等著吧。
我按照供應商給我的時間排了小批量試產計劃,信心滿滿,心想終于要上了。哪成想,噩耗才剛剛開始,各種原因造成delay:
1)缺料,上線時間延誤(定制的觸摸屏缺貨,我為什么要給一個音響配置一個觸摸屏呢?);
2)排不上線,上線時間延誤(人家忙著出上百k的產品,你50臺的試產先放一邊);
3)回爐焊導致PCB變形,下線延誤(設計缺陷,坑得不是一點點);
4) SMT貼片線精度不夠,下線延誤(0402和0603你懂的,拍胸脯的現在改拍大腿了)。
5)一顆芯片的驅動更新,需要調整ROM(G-sensor,我為什么要給一個音響配置重力傳感器呢?)
算了,不寫了,不是沒有了,只是不愿意再多寫而已。
時間再一天天流逝,賬上的錢在一天天減少,開發團隊的萬丈雄心在一點點消磨掉,投資人的耐心也在一點點消失。“我不要聽理由,我就問什么時候可以出貨,什么時候可以下訂單!”。因為設計了太多軟件功能,團隊又小,一個軟件工程師平均要開發1.5個apk才行,軟件的質量可想而知。到最后一天,當我疲憊地抱著樣機給投資人演示時,他不說我就已經知道結果了,這個產品我自己都不會用。所以,不會有PP,更不會有MP了。
坑之種種,后面的坑是小事,只要依托硬件孵化器或找有相關經驗的人就能解決。最大的坑其實都在前面,把自己的需求當成用戶的需求,動輒就做平臺無限復雜化功能,這才是最大的坑。
我一直有一個觀點,互聯網圈子里聰明人太多,我能想到的點子,一定有人早就想到了。早點拿出來和潛在用戶交流,及早發現問題,及早實現核心功能才是適合創業公司的路,別當自己天上有地上無,別花整年時間憋大招兒,更別做平臺,那不是這個階段該做的事,尤其是對技術出身的創始人們。
以上,與照著鏡子當自己是喬布斯的新入行諸君共勉,誰沒年輕過呢?
(本文來自wearebug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57ac8c0102vo0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