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閱讀:App爭搶本地用戶,閱讀器趨向網絡化
2014-03-26 20:32:42 本站原創移動閱讀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市場。據Juniper Research的預測數據,全球移動閱讀市場到2016年將達到97億美元,年均增長率約為10%。中國的移動閱讀市場也備受矚目,2013年第3季度達到16.5億元人民幣,季度增長12%,年度增長更高達83.4%。
由于智能手機的普及和電子設備成本的下降,移動閱讀在向兩端分化,一端是智能手機端的閱讀類APP客戶端步入上升周期,2013年各大應用商店的Ebook APP用戶規模超過3500萬;另外一端則是電子閱讀器市場更趨集中,以Amazon Kindle為首的電子閱讀器在歐美市場占據絕對優勢,在日韓及新興國家的銷量也在提升,不斷排擠其它企業生產的電子書設備。
閱讀類APP雖然種類繁多,但規模效應也日益呈現,蘋果的iTunes及iReader憑借設備捆綁優勢,市場份額正逐漸上升;Barnes & Noble等傳統媒體或出版企業憑借內容優勢占據有利地位,但由于地區內容差異無法實現跨區域應用,其它各類閱讀類APP也以本國用戶為主紛紛搶占本地市場。
Amazon Kindle則開創了閱讀器全球網絡化的先河,通過Amazon的全球銷售及跨國運營商合作,其全球網絡已經覆蓋除非洲以外大部分國家與地區。但對于運營商而言,Kindle雖然能帶來用戶數量的提升,卻正在加速運營商管道化的速度。根據Sprint在2011年的數據顯示,Kindle用戶在月租減除補貼等費用情況下,ARPU僅為2美元,而同期后付費用戶ARPU為56美元;另外,Kindle用戶接入流量免費,Amazon委托高通運營自有的Whispernet網絡并提供計費結算。此外,Amazon還在嘗試利用Kindle實現移動虛擬運營的可能性。
AT&T等運營商也在思考如何規避Kindle管道化的風險,手段包括廣告植入版廉價Kindle來增強品牌印象,通過B2B付費模式來增加ARPU,通過定向流量控制用戶去向。
除了APP與閱讀設備以外,不少運營商也在考慮其它方面盈利的可能性,如docomo與日本最大出版集團DNP合作內容與實體、Orange/SFR與法國圖書館聯盟投資500萬歐元建立內容數據庫等在內容方面的努力,希望實現內容源優勢。德國電信則更側重于提供B2B解決方案,如PagePlace數字報刊亭和在線圖書館方案,運營商的側重點在于定位電子出版平臺和支付手段。
展望未來,整個移動閱讀價值鏈會進一步分工明細及專業化,電信運營商需視自身優勢尋求自己的明確定位及盈利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