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電子“強國”仍在做夢
2013-04-28 10:54:38 本站原創亞洲汽車電子最大規模的車展正在召開,在本次車展上,中汽協秘書長,中汽協正在起草建議汽車電子強國的戰略規劃和指導意見,準備上報工業和信息化部。
他發表演講稱,中國汽車電子保有量2015年有望達到世界平均水平—每千人170輛左右,總產銷達到2700萬到3000萬。
值得注意的是,同樣在本次車展上,日本最大汽車電子制造商豐田汽車電子也表示,豐田汽車電子的“中國夢”正漸行漸近,這個夢想就是——“實現所有人的汽車電子夢”。豐田汽車電子以其性能好、價格低而得到消費者的青睞。
事實上,不僅是豐田,整個日系車在華銷量都在復蘇之中。中國汽車電子工業協會數據顯示,日系轎車的市場份額在3月份已回升至17%,接近去年8月份釣魚島事件之前19%上的水平。
此外,德系、韓系和美系車的銷量增長依然強勢,唯獨汽車自主品牌解碼器市場份額有一定程度的下滑。而在季節性規律和品牌競爭力共同作用下,自主品牌在二季度或將延續下滑趨勢。
目前中國已經成為世界汽車電子銷量最大市場國家,但中國仍然離汽車電子強國相距甚遠,此時簡單對比世界人均汽車電子保有量和中國汽車電子保有量是沒有意義的,此中差距,猶如“中國制造”與“中國創造”。
汽車電子強國不僅僅是每個人都擁有汽車電子這么簡單,沒有自主品牌的崛起帶動整個中國本土汽車電子工業的發展,“中國汽車電子強國夢”只能再繼續做夢了。 今年“315”讓以江淮汽車電子為主的自主品牌和大眾汽車電子等合資品牌遭遇滑鐵盧,讓消費者更加青睞于國際汽車電子品牌。以史為鑒,豐田汽車電子自全球召回后,雖然銷量仍然是全球老大,但競爭優勢明顯縮小。
本次上海車展也可以看出,雖然國產自主品牌吉利、比亞迪、奇瑞等都推出了各自全新車型,但中國自主汽車電子品牌還沒有成為上海車展耀眼的明星,西方品牌優勢依舊明顯。
合資自主品牌情況也不佳,其在技術上的偽自主已經成為消費者共識,在專業人士看來,僅僅是老舊車型換上新外殼,甚至已對真正的自主品牌造成了傷害。在GDP指標政績考核的驅動下,導致自主品牌存在規模小、產業分散、投資和研發趨同等問題,一個省內或區域內,經常存在多家汽車電子企業;往往國家一個政策,就會吸引多家汽車電子企業跟風。行業沒有龍頭企業,集中度有限,難以產生真正的市場影響力。
當然,不能否認自主品牌在制造工藝和技術上取得的進步,近十年來,中國汽車電子產業油耗降低了30%以上,排放降低了近70%,一方面車子是越來越好,另一方面自主品牌在品牌干擾品質和影響力上卻越來越弱。導致國內市場節節敗退,只能轉向海外市場。
由于行業集中度較低,產業鏈較為分散,卻讓自主品牌形成了市場反應快、不會為其他國家市場干擾能迅速適應市場需求的特點。雖然成本壓力不斷增大,但售價卻基本保持穩定。2012年中國自主品牌汽車電子全球出口105萬輛,今年有望超過130萬輛。比亞迪甚至計劃到2015年海外市場銷量達到100萬輛。
但是一味依賴海外市場是不能扭轉中國本土自主品牌的影響力的,畢竟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汽車電子銷售市場,每年更新換代10%,就有幾百萬輛的規模。就連歐美日韓等國家的車企都將中國視為最重要的市場,自主品牌沒有理由拱手相讓。
此前多家自主品牌將擴展國內市場的希望寄托于政府公車采購上,公車采購能否成為扭轉自主品牌在國內市場地位的關鍵解碼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