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網改造打開資源寶庫助推西南地區經濟發展
2012-05-21 20:35:00 本站原創西南地區水能、煤炭資源富集,是我國重要的能源基地。近年來,當地不斷加大電網改造力度,推動經濟社會發展。
電網改造架設西南地區“金橋銀路”
為打開西南資源“寶庫”,國家實施了“西電東送”等重點工程,其中,貴州省10年間“西電東送”累計外送電量1909.469億千瓦時。目前,南方電網已建成“八交五直”共13條500千伏及以上的“西電東送”大通道,最大電力超過2300萬千瓦。隨著資源“寶庫”的開啟,西南地區經濟快速、穩定發展。
“經濟的快速發展對電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南方電網貴州電網公司總經理唐斯慶說,2008年以來,貴州電網科學規劃電網發展,超常規加大投入,城鄉電網建設改造年均投資超過150億元、超過以前的3倍。實現了全省電網覆蓋范圍內“戶戶通電”,城鄉電網供電能力大幅提高。
根據規劃,“十二五”期間,南方電網將在貴州投資1000億元以上加強城鄉電網建設改造,改變貴州電網發展滯后的現狀,提高供電保障能力。其中500千伏項目30億元、220千伏項目115億元、110千伏及以下城市配電網100億元,農村電網改造升級及煤礦供電配套工程220億元,電網技術改造、科技信息化等項目100億元,西電東送通道項目35億元,并為貴州工業強省和城鎮化戰略的實施預留投資400億元。
記者采訪了解到,廣西也在著力提高電力供應能力,加強城、農網建設。2011年優先安排城市電網和縣級電網項目投資55億元,其中縣級電網建設投資37億元,重點對1666個行政村的農村供電設施全面改造升級。
廣西電網公司總經理黃進平介紹,今年公司還將優化電網建設資金投向,加強農網升級改造,全年力爭完成農網改造升級投資15.5億元,確保應改未改的農村電網全部改造到位,在基本解決新的農村電網供電能力不足和農業生產用電問題的同時,重點推進農村電網35千伏主網架升級建設。
重慶市也致力于讓更多農村居民實現用電有保障。截至目前,已建成璧山、潼南等5個新農村電氣化縣,87個電氣化(鄉)鎮,888個電氣化村,完成低電壓治理64萬多戶。
農網改造為農村發展插上“翅膀”
貴州省福泉市高坪鎮王卡村是省級一類貧困村,農民年人均純收入1800元,僅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的1/3。“村里現在不少年輕人選擇留在家鄉發展,因為電通了、路也通了,基礎設施大大改善。”高平鎮人大主席王洪說。
據貴州電網公司統計,2008年至2011年,累計投入202億元實施農網改造升級、2011年底貴州農網的網改率達到93%。今年,貴州電網將建設、改造農村電網10千伏及以上線路2萬公里,供電范圍內行政村網改率達到98%。同時,開工建設城市電網10千伏及以上線路2044公里。
貴州電網公司基建部主任汪鐵波說,自2009年提前一年零一個月全面實現電網供電范圍內“戶戶通電”后,貴州電網重點圍繞農村電網升級改造等服務地方經濟發展。根據計劃,將于2013年提前兩年完成全省農村電網升級改造工作,滿足農村用電客戶日益增長的用電需求。
為解決農村電網供電能力不足和農業生產用電問題,促進特色農業經濟發展和改善農民生活,廣西電網公司從2010年10月以來啟動了新一輪農網改造升級工程,改變線損大、安全隱患多、供電可靠性低的用電難題,進一步完善農村電網結構,提高農村電網供電能力。
此外,四川省投資200億元打造新農村電網。2011年至2012年,四川省計劃農網改造升級總投資52.68億元,通過加大對農村電網的建設力度,在較短時間內使四川農村電網得到了較大改善。2013年至2015年,四川還規劃投資144億元,新建及改造變電站327座,電力線路6.5萬公里。
智能電網建設“小投入大成效”
長期以來,我國電網建設始終面臨著兩大難題:一是如何通過科學調度調整電網的“峰谷差距”,保證電網安全和提升供電質量;二是如何提升管理水平,降低線損率,提升電能效益。電網公司以往受制于技術手段,只能采集用戶某段時間內的總用電量,而無法采集實時電量、分時段電量、分類電量。沒有這些基礎數據的支持,就無法實現科學調度和管理。
2010年下半年以來,廣西電網公司與北京華鑫志和軟件開發有限公司聯手,借道“多網融合”的歷史契機,開發出基于廣電網絡的CATV智能用電解決方案。這一系統由系統主站、通訊信道、智能用電管理終端、485接口電表、智能家居系統五個部分構成,實現了寬帶低壓集中抄表、遠程停送電、供用電信息雙向互動、家電設備遠程控制等功能。
南寧供電局局長陳承林介紹,廣電網絡現有帶寬達到100M,而移動的GPRS帶寬理論峰值不過112k,聯通CDMA1x帶寬理論峰值不過152k,而且廣電網絡不易受語音、天氣、周圍環境的影響,大大提升了長期困擾供電企業的平均在線率和一次抄讀成功率。
陳承林說:“利用廣電網絡傳輸后,平均在線率和一次抄讀成功率達到了99.9%,而且能夠全天候監測任何一個時間段的用電狀況,能夠在第一時間準確判斷出低壓故障點,搶修服務效率也大幅度提升。”
更為重要的是,這一方案依托于現有的廣電網絡傳輸系統,完全不需要重復投資建設。以南寧市安宇花園小區為例,南寧供電局在這座56戶的小區里,投入了不到46萬元,就成功地解決了主站服務平臺建設和整棟大樓所有客戶終端安裝建設難題。
中科院院士、工程院院士石元春認為,智能電網建設應該充分考慮各地智能電網建設的基礎、容量和空間,以求通過小的投入,贏得更大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