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前CEO警告:中國AI實力已超越美國!應效仿中國軍民融合
2021-04-02 12:03:54 EETOP據外媒報道,中國人工智能(AI)多項指標直逼美國優勢,有些領域甚至已超越。許多分析預測,人工智能將成為改變世界總體經濟格局的全能型技術。美國人工智能國家安全委員會建議,美國每年必須新增百億美元投入,才能避免AI 實力被中國反超。為此谷歌創始人艾立克·史密特(Eric Schmidt)感到非常緊張,給美國提出了一些建議和措施,以防被中國超越,接下來我們看一下這些措施有哪些:
2010 年,當美國搜索引擎巨頭Google 因不愿配合遵守中國法規而退出中國市場時,時任CEO的艾立克·史密特(Eric Schmidt)可能還沒料到,中國10 年后會對美國人工智能(AI)等新興科技領域構成嚴峻的全面挑戰。
時過境遷,史密特最近頻頻對中國在人工智能領域取得的進展向美國政府發出警告。他最近在國會參議院的一次聽證會說,美國人工智能技術「比中國領先1~2 年,而不是5~10 年」。
去年2 月,史密特卸下在Google 母公司Alphabet 所有職務;在此之前,他就活躍于美國政界和軍界,先后為奧巴馬、特朗普和拜登行政當局提供科技相關的國防事務咨詢。
史密特目前是美國人工智能國家安全委員會(NSCAI)主席。這個獨立的委員會依據美國2019 財年《國防授權法》成立,目的是「研究推進人工智能、機器學習和相關技術發展所需的方法和手段,以全面解決美國的國家安全和國防需求」,并為美國總統和美國國會提供建議。前不久這個組織發布了一份756頁的報告建議,用來進一步限制中國采購制造先進計算芯片所需制造設備的能力。
他說:「中國崛起帶來新競爭對手,有能力的競爭對手。它以不同價值觀組成,以不同方式管理一切,并照目標有效行動。」
他說,「中國模式」就是大舉投資科技研發,美國需要效仿:「他們使用的模式稱為軍民融合,我們知道他們正在這樣做。我們也需要這樣做。」
史密特之前在參議院聽證會說,中國不僅拉近與美國的差距,而且中國臉部辨識等AI 技術突飛猛進,領先西方國家「好幾代」。
史丹福大學3 月2021 年人工智能指數報告(2021 AI Index Report)顯示,人工智能相關專業期刊引用率指標,中國2020年以20.7% 微弱優勢超過美國的19.8% 。
從人工智能相關論文發表數量,中國2017 年就超過美國,2020 年發表數量占全球總量18%。
不過,美國仍然保持AI 學術會議論文數量領先地位,并在學術會議論文引用率指標以40.1% 大幅領先中國的11.8%,表明美國的人工智能研究成果的質量更勝一籌。
史密特3 月國會眾議院的聽證會說,美國未來5~7 年間,每年需增加400 億美元投入,專門用于軍事和非軍事領域的人工智能研發。
他率領的美國人工智能國家安全委員會的報告建議,美國需要將國防部年度預算3.4% 投入科技領域,并至少撥款80 億美元用于核心AI 研發。
微軟公司總裁布拉德·史密斯(Brad Smith)在2 月參議院聽證會提到,美國與中國的競爭面臨的最大挑戰不是技術研發,而是中國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實際部署和運用的速度優勢。
他說,需要鼓勵以符合民主原則和美國價值觀的方式,讓美國的軍事部門更快、更廣泛部署和采用新興技術,最主要目的是確保美國軍事的絕對優勢,同時也有利加速科技于更廣層面普及運用。
NSCAI 報告定出美國2025 年達到「人工智能就緒」(AI-ready)目標,特別指向五角大樓和情報機構的AI 系統整合。
報告說,美國國防部必須采取行動,將人工智能全面整合到關鍵功能、現有系統、演習和作戰演練,以便在2025年成為一支具備人工智能能力的部隊。這要求作戰人員具備基本的數位科技素養,能運用那些訓練、演習和作戰融入的人工智能數字基礎設施和軟體。情報專業人員也要具備相關的「AI 素養」。
關鍵詞: 艾立克·史密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