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積電賣島求榮,魏哲家回應
2025-03-07 12:09:20 EETOP魏哲家說,美國生產線到明年已經全滿,2027年要蓋的生產線也已經被訂,擴大美國投資是為了滿足客戶需求,并非為了補貼,臺積電只要求公平,不怕競爭。他也強調,美國投資計劃不會影響臺灣地區投資,在臺灣地區要蓋11條產線還是不夠。
圖源:pixabay
魏哲家表示,臺積電到臺灣地區以外的每個地方蓋生產線,都是為了客戶的需求,從來沒有違背過。 4年前臺積電赴美投資,是因為美國客戶需求,現在加大投資,是因為美國客戶需求量非常大。
在這次重大投資前,臺積電做過非常多分析,與所有客戶都溝通過,結果發現臺積電目前在美國擴展計劃不夠,無法滿足他們的需求,因此內部開始討論,「那麼貴的地方,為什么要擴展生產線」,客戶需求永遠是臺積電最大的考量。
魏哲家說,美國生產線到現在為止已經全滿,明年也滿了,后年要蓋的生產線也已經被訂了。 當然臺積電也有其他考量,例如成本、當地人才、當地水電,都盡量與當地政府合作,并與當地大學合作培育更多人才。
他說,臺積電在臺灣地區也是這樣做。
魏哲家指出,臺積電在全世界的生產線與對手不同,臺積電的生產線投產后,會自己努力研發繼續前進,每一年都在進步,「我不客氣地講,我的對手沒有這方面功力」,他們所有前進都要放在研發。 臺積電每條生產線的制程改進人員,都可以稱做研發人員,這是我們很大的優勢。
舉例來說,臺積電5納米是真正的研發人才做出來的,4納米是生產線人員做出來,3納米是研發人才做出來,N3P是生產線人員做出來。能讓生產線繼續往前進,就是研發人員。
魏哲家也進一步解釋「生產線研發人員」與「真正研發人員」的不同,臺積電正在計劃做到1.0納米,是真正的研發人員在做,目前約有1萬人,是臺積電往前進的中心,需要相當大的努力,不是生產線可以做得出來。
臺積電希望利用當地人才,其實美國人才很好,無論客戶需要臺積電去哪里,從一開始生產就要靠自己,不必靠臺灣地區支持往前進,這是臺積電每一條生產線都有的特性。
魏哲家表示,美國擴大投資1,000億美元的計劃,不會影響臺灣地區投資,臺灣地區要蓋的生產線還是不夠。
他說,只要有做人工智能(AI)的客戶,都來找臺積電,要臺積電承諾很大的數字。在往后幾年,臺積電會有十幾條生產線,一定要繼續投資,即使加上1,000億美元的美國投資,按照臺積電的預期,還是不夠,當然也要看對手怎么做。
魏哲家直言,「我只要求公平」,無論對他個人或整個臺積電員工都一樣,「我們不怕競爭」,無論在哪個地方蓋生產線,「我們永遠是最棒的」,不是因為補助才去,而是因為客戶的需求。
他說,臺積電之所以能夠成功,是因為與客戶互相配合、互相努力,臺積電有很多技術的進步,是跟客戶討論出來,客戶也信任臺積電。 臺積電創辦人張忠謀曾講過Great Alliance(大聯盟)的概念,臺積電與供應商及客戶全部聯合起來,進步特別快,這是臺積電能贏別人的原因。
魏哲家以2納米的生產流程為例,他很感激臺積電研發人員做出相關技術,但還不夠好,因為量不夠大,所有技術必須經過量的考驗才算完成,就像張忠謀所說,要有經驗曲線,才有辦法進步。
魏哲家表示,新制程經過優化之后,才真正交給生產線,生產線拿到技術還要再改進,過程中又改機器,這不像換一個品牌的電冰箱重新插電就好,機器底下管線全部都要改,直到真正生產后還在改,改完之后才有能耐把一個生產線擴展到2、3個生產線,其中包含擴展到美國的生產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