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積電如何避免觸怒特朗普?臺專家這樣建議
2024-11-10 17:20:49 EETOP隨著特朗普再次贏得美國總統大選,他過往關于對臺灣地區及臺積電征收保護費的言論再次成為焦點。針對這一話題,臺灣地區經濟研究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分析認為,特朗普的真正目標并非臺積電本身,在他看來,幫助美國解決“銹帶”問題,促進當地就業,遠比獲取臺積電更為重要。
(注:文章中的“銹帶”應該主要指的是美國中西部和東北部的一些傳統工業州,這些地區過去以鋼鐵、汽車等重工業為主,但隨著產業轉型和全球化進程,這些傳統工業逐漸衰退,導致大量工廠關閉,失業率上升,經濟陷入困境。這些地區因此被形象地稱為“銹帶”,寓意著工業銹蝕、經濟蕭條。)
孫明德在近日接受《Catch!大錢潮》節目采訪時指出,與特朗普打交道時,有三條禁忌不可觸碰:一是通過貿易賺取美國的財富;二是依賴美國提供保護而支付費用;三是搶奪工作機會讓美國人賺不到錢。因此,臺積電真正觸動特朗普神經的,并非其技術實力,而是它在美國市場上賺取的利潤。
那么,如何緩解特朗普對臺積電的敵意呢?孫明德首先提議,可以考慮將臺積電的部分生產線遷移至美國,增設工廠,實現本地化生產。然而,他也直言不諱地指出,若真將臺積電或其供應鏈整體搬遷至美國,臺灣未來的產業發展將面臨嚴峻挑戰。
進一步地,孫明德分析了美國選舉地理分布的特點,指出最早開票的州多位于五大湖周邊,這些地區因傳統產業衰退而被稱作“銹帶”。過去,這些州以鋼鐵、汽車制造等產業為主,但隨著美國大企業關閉工廠或外遷,導致大量失業。因此,要想贏得選票,關鍵在于解決“銹帶”的就業問題,從根本上改善當地經濟狀況。
他以威斯康辛州引進郭臺銘投資電腦組裝廠為例,說明這類項目能夠吸納大量就業,且對員工技能要求不高,非常適合美國當前的就業市場。孫明德認為,對于美國而言,電腦組裝、手機組裝以及一般的資訊通信產業更為適合。如果有企業能夠在“銹帶”地區設立工廠,幫助當地“除銹拋光”,特朗普自然會感到高興。
“特朗普真正想要的并不是臺積電,”孫明德強調說。他指出,臺灣地區的部分政治人物過于擔憂臺積電被搶走,但實際上,臺積電對于美國當地就業的貢獻有限。相反,如果在“銹帶”地區設立電動車工廠、電腦組裝廠等項目,讓特朗普看到實實在在的就業增長,他就不會再對臺積電如此緊逼。對特朗普而言,能夠幫助美國解決就業問題,比擁有臺積電更具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