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人才減少、研發投入減少!凈利潤翻倍增長的中芯國際為何會出現最不該有的“雙減”?
2021-12-08 12:57:45 EETOP從最新發布的全球晶圓廠營收排名來看,中芯國際(SMIC)受惠于PMIC、Wi-Fi、MCU、RF等產品需求穩定,以及持續調漲晶圓價格等因素,第三季營收達14.2億美元,季增5.3%。位居第五。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國內客戶占比逐季提高,第三季中國客戶占比已達近7成。
從前三季度的業績來看,中芯國際今年板上釘釘會創新高,繼續穩坐國內芯片一哥的位子。
但是,凈利潤翻倍增長之下,中芯國際卻出現了一個最不該出現“雙減”。
雙減之一:研發投入減少
從其三季度財報來看,研發投入與營收比降低到了11.7%,研發投入金額下降到了10.8億元,幾乎是近幾年最低的水平。
2020年,中芯國際全年研發投入46.7億元,比疫情前的2019年下降了1.5%,還不到同年臺積電的五分之一。
看一下全球半導體同行2020年的投入:
最高的英特爾,研發投入是135億美元,一家就占到全球半導體研發投入的近20%。
高通投了約60億美元,三星55億美元,臺積電為37.2億美元,今年的投入還在加速。
就研發投入水平來看,國內半導體公司和國際巨頭相比,差距是幾何數級的。
對于中芯國際來說,研發投入的不斷減少,是一個不得不被引以重視危險的信號。
雙減之二:研發人員數量減少
這個比研發投入的減少更危險,因為中國芯片原本就缺人。
有媒體梳理近幾年數據,指出中芯員工的離職率是同行的1.3倍。
截至2021年 6月30日,中芯國際研發人員數量為1785人,而去年同期為2419人,一年銳減600多。
半導體是典型的資本、技術和人才密集型產業,沒錢就沒有人才,沒有人才談何突破?
有人統計過,中芯研發人員的平均薪酬去年還是13.5萬元,今年不升反將,僅為12.9萬元。一個月1萬出頭,相信大多數是不到這個數的。鑒于中芯布局集中上海、北京、深圳,這點錢開個玩笑還不如送外賣。
此外中芯國際的“內斗”傳統也不適合能長久留住人才,中芯國際二十年,換了6位董事長,5任CEO。僅僅是今年下半年就先后有中芯元老、核心研發技術人員吳金剛博士離職,董事長周子學辭職,蔣尚義、梁孟松、周杰等集體辭任董事的人事巨變。試想一下高層頻頻變動,員工能怎么想?能安心工作么?
不過為了能留住人才,中芯國際也在努力做出改變。比如,今年5月中芯推出了一項股權激勵計劃,向4000名員工發了41億的紅包,平均每人66萬元,從這一點來看,中芯國際是想要將員工和公司利益綁定一體,穩定核心團隊的軍心。但愿是亡羊補牢,為時未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