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新材料等成為跨境并購熱門領域 三大風險應受關注
2019-07-30 09:19:27 經濟觀察報商務部日前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中企共實施完成跨境并購項目161起,實際交易總額169.5億美元。
趙政偉表示,雖然跨境并購的交易金額有所減少,但以購買先進技術、成熟品牌和市場渠道為主要意圖的跨境并購交易頻發。這主要是因為當國內技術短時間無法通過自研追上國外的時候,當遭遇產能瓶頸需要去海外拓展新的利潤空間的時候,迫使企業不得不通過“走出去”獲得新技術、新市場,從而來“深耕產業、打通產業鏈條”。
在中企跨境并購涉及的區域里,歐洲憑借在傳感器、半導體、新材料、化學領域、新能源汽車、制藥等領域成熟的市場、先進的技術,成為了中國企業跨境并購的新熱土。而德國作為歐洲最發達的經濟體之一,對中企的吸引力也在不斷增強。數據顯示,在中資海外投資整體降溫的背景下,中資赴德投資并購依然保持正向增長。目前,中企熱衷收購的德國企業主要來自機械制造、汽車制造、醫療保健和制藥以及化工等行業。在這些細分領域,德國擁有著不少“隱形冠軍”。這些公司的訴求是希望能夠有更多的資本或者資源來支持他們做應用行業的創新和技術的創新。而對于這類“隱形冠軍”的標的企業,中國企業的訴求更是明確,一方面希望通過“隱形冠軍”帶來先進技術或產品,填補國內空白;另一方面可以借此打開國外市場。
德國北威州投資促進署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封興良表示,中國對德投資中占比最大的是電子和半導體行業,占比約20%,同時由于機械生產、信息通訊和軟件與半導體行業關聯較大,也占有較大比重。近年比較典型的案例是美的集團收購庫卡、滬電股份參股德國Schweizer等。
不過,跨境并購路上也往往存在著風險和不確定性,包括外匯風險、文化差異風險、整合風險這三大風險。其中外匯風險是無法控制的風險,對并購影響非常大,需要及早規劃,根據國家政策調控。“同時,歐洲有一個現象,同樣的標的賣給中國企業比其他國家企業要貴20-30%,因此,我們要注意控制并購里出現的高溢價。”趙政偉說。
此外,并購后能否形成協同效應,也在逐漸成為一個重要風險。趙正偉稱,現在國內更多的企業面對跨境并購,要多關注協同效應,關注并購標的能否給企業帶來技術、管理的提升,不要局限在標的當下的財務報表上。
對于今后跨境并購的趨勢,趙政偉仍持樂觀態度,他認為海外并購依舊會積極發展,但企業的態度會更加務實。而對于目前國內跨境并購市場受到一系列監管政策、及歐美地區審核趨嚴等給跨境并購帶來的影響,他認為,適當放慢腳步有利于國內企業理順思路、謹慎出手,以此形成常態化、可持續的海外并購。從中長期來看,所有促使中國企業進行海外投資的驅動因素依然存在。
免責聲明:本文由作者原創。文章內容系作者個人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EETOP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