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忠謀:臺積電今年及未來成長都將大幅領先半導體產業
2016-04-19 15:39:57 n臺積電 18 日發布年報,董事長張忠謀在致股東報告書中表示,預期全球經濟的復蘇將會在 2016 年為半導體產業帶來成長的動能;臺積電對于集成電路制造服務商業模式的全力投入,將會讓公司在今年及未來的成長都大幅領先半導體產業;此外,赴中國南京市獨資設立 12 寸晶圓廠與設計服務中心的申請,目的是為提高公司進入中國市場的商機,此投資案預計今年啟動,并于 2018 年下半年進入量產。
張忠謀指出,無論科技產品如何更替起落,半導體已成為一項基礎且普遍的技術,決定我們生活的樣貌,過去如此、未來亦是如此;智能汽車、無人機、機器人、虛擬實境 / 擴增實境、人工智能與穿戴式設備等各式鏈接或智能元件的興起,大幅提高了對于處理器速度與功能的需求,而公司將與客戶攜手合作,在未來幾年將這些新興的創新應用推向市場。
在技術發展方面,張忠謀指出,臺積電 28 納米制程量產已邁入第 5 年,公司于 2015 年針對業界領先的 28 納米技術平臺推出 28 納米高效能精簡型制程(28HPC)與 28 納米高效能精簡型強效版制程(28HPC+),這些新增的制程提供更高效能與更低功耗,協助客戶完成更小芯片尺寸的電路設計。由于公司 28 納米解決方案在技術與成本上具備高度競爭力,使 2015 年客戶的產品設計定案件數攀升,相信臺積電在這個重要的制程的未來幾年依然能維持超過 70% 的市占率。
張忠謀也指出,臺積電 20 納米制程的良率優于預期,在 2015 年成功為 16 納米鰭式場效電晶體強效版制程(16FF+)的推出與產能拉升打下良好基礎,客戶已積極與公司進行合作,并于 2015 年底之前取得近 40 件產品設計定案;藉由 16FF+ 制程所獲得的經驗,并成功開發 16 納米鰭式場效電晶體精簡型制程(16FFC),這項制程技術搭配光學微縮與制程簡化優勢,能進一步降低芯片成本,并可直接從 16FF+ 制程轉換。他表示,16FFC 制程預計于今年開始量產,16FF+ 制程與 16FFC 制程已做好帶動未來成長的準備。
張忠謀進一步指出,2015 年臺積電完成 10 納米的技術驗證,亦符合目標進度預計于今年進入量產;同時,7 納米技術也已進入全面開發階段,按進度預計于 2017 年上半年進入試產。7 納米技術與 10 納米技術有超過 95% 以上的共用設備能相互使用,進而大幅改善芯片密度、降低功耗并且維持相同的芯片效能。此外,臺積電正以密集的進階開發來進行 5 納米技術的定義。另外,臺積電先進的三維集成電路(3D IC)整合型扇出(InFO)封裝技術于 2015 年成功完成驗證,能夠整合 16 納米系統單芯片(SoC)及動態隨機內存(DRAM)來支持先進的移動產品,預計今年年中前開始量產。
同時,他也指出,臺積電持續擴展中的開放創新平臺(Open Innovation Platform,OIP)已成為半導體產業最完備的設計生態環境。2015 年臺積電擴增元件數據庫與矽智財規模已超過 1 萬個項目,年增 18%;2015 年已在 TSMC-Online 上提供超過 7,500 個技術檔案及超過 200 個制程設計套件,每年客戶下載使用技術檔案與制程設計套件已超過 10 萬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