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鍶光鐘:1.38億年不差一秒
2015-10-09 14:45:19 科技日報中國鍶光鐘:1.38億年不差一秒
數據首次被國際采納 為重新定義秒爭得話語權
科技日報北京9月29日電 (記者林莉君 通訊員陳杭杭)29日,記者從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獲悉,該院研制的鍶87原子光晶格鐘(以下簡稱鍶光鐘)數據首次被國際頻率標準工作組采納,為我國未來在重新定義秒的國際問題上爭得了話語權。
中國計量院鍶原子光晶格鐘研究工作始于2007年,由方占軍研究員領銜的創新團隊承擔。2015年7月,該團隊順利完成了鍶光鐘的第一次系統頻移評定和絕對頻率測量工作,準確度達到2.3×10-16,相當于1.38億年不差一秒。
方占軍告訴科技日報記者,鍶光鐘是目前世界上頻率穩定度最高的原子鐘,也是研究最多的冷原子光晶格鐘,高出現行秒定義所采用的銫原子噴泉鐘2個數量 級,被認為是新一代秒定義最有潛力的候選者。目前,包括中國計量院在內,已有美國科羅拉多大學與美國標準與技術研究院聯合實驗室、日本東京大學、法國巴黎 天文臺時間頻率標準實驗室等8家單位的鍶光鐘數據被國際頻率標準工作組采納。
9月14日,國際頻率標準工作組在法國召開的會議上決定,于2025年—2028年間完成新一代秒的定義。如果使用光鐘的新技術來重新定義秒,將對全球衛星定位導航系統、人類探索宇宙和研究物理學規律等領域產生極為深遠的影響。
“如果我們在這方面失去話語權,現有的系統就不能夠獨立復現秒定義,所有與此相關的科研和應用都將失去獨立性。”方占軍說,下一步,研究組將進一步提高鍶光鐘的準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