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可編程配置量子計算機問世 減少運算步驟
2016-08-04 23:37:44 n本周出版的英國《自然》雜志在封面位置報告了一項量子計算機重大進展:一種小型可編程重新配置的量子計算機問世,這個也可稱為量子計算機結構的裝置有望被放大為規(guī)模更大的計算機。而長期以來,量子計算的這一特性一直難以實現(xiàn)。理論上,量子計算機能比傳統(tǒng)計算機更快地解決某些問題,但迄今為止,絕大多數(shù)量子計算機只能執(zhí)行有限的任務,且很難重新配置——事實上,這些量子計算機被設計時目標就是用來運行特定單一的量子算法的,因而盡管完成一系列任意運算的能力非常重要,此前也幾乎沒有量子計算機可以做到這一點。
此次,美國馬里蘭大學沙塔木·德布納特及其同事,制造了一臺由五比特的量子信息(量子比特)組成的新型量子計算機,它能執(zhí)行一系列不同的量子算法,其中一些算法可利用量子效應,一步完成一項數(shù)學計算,而傳統(tǒng)計算機需要數(shù)次運算才能完成這一計算。
這些量子比特被儲存在五個離子阱中,可通過激光操作(以激光轟擊的辦法也可控制每個離子的電子態(tài)),它們能在不改變硬件的條件下重新配置。根據(jù)論文作者的報告,這一系統(tǒng)可以約98%的準確率執(zhí)行基本運算,在已完成的測試中,它展示出由離子阱量子結構所提供的計算靈活性。同時,研究人員提出,該系統(tǒng)中可加入更多的量子比特,也可通過連接多個模塊來增加運算能力,即其模塊可以被擴展從而組成強大的量子計算機。
在一同發(fā)表的新聞評論文章中,澳大利亞悉尼大學斯蒂芬·巴特利特也表示,問世的這一新裝置有望被放大為規(guī)模更大的量子計算機。不過,具體如何實現(xiàn)這一點目前在論文中尚未得到顯示,因而下一步,德布納特團隊需要做的是向人們展示如何連接這些模塊,并說明這種擴展又增加了怎樣的計算效果。
世界首臺可編程通用量子計算機早在2009年就已問世,當時只能處理2量子比特數(shù)據(jù),卻讓科學界和產(chǎn)業(yè)界都歡欣鼓舞,認為可編程量子計算機距離實際應用已為期不遠。然而,事情的發(fā)展并不順利,甚至今天我們?nèi)詫⑻幚?比特量子信息作為“重大突破”。量子計算機三十幾年來的研究進展就是這樣起起伏伏,既有令人興奮的突破,也有長期的裹足不前,且一路伴隨著質(zhì)疑。目前,關于本成果的很多問題還有待解答,仍需要耐心的等待和求索。
EETOP 官方微信
創(chuàng)芯大講堂 在線教育
半導體創(chuàng)芯網(wǎng) 快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