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米級自旋整流器問世:收集環境射頻能量,利用“無用”5G、Wi-Fi信號為設備充電
2024-08-20 12:03:05 EETOP現在無線網絡無所不在,空中充斥著各類電磁波,移動設備每時每刻都在接收及發送5G、Wi-Fi及藍牙等信號。然而,這些電磁波中只有小部分被實際利用,大部分都被忽視,成為了隱形的資源浪費。最近,新加坡科學家取得了一項重大突破,他們發明了一種新技術,能夠有效地捕捉這些通常被視為“無用”的環境電磁波,并將其轉換為可使用的直流電。
無線通訊傳遞信息的電磁波中,只有小部分真正發揮作用,大部分都被浪費。如果能將這些未利用的電磁波能量轉換為電力,那么這將是一種可持續的資源回收方式。新加坡國立大學與日本東北大學(Tohoku University)的科學家合作,成功地將環境中的低功率射頻(RF)信號轉換為直流電(DC),為電子設備和傳感器供電,使它們無需電池即可運行。團隊已經成功地收集電波為商用溫度傳感器供電。
舊技術無法將微弱的環境電磁波轉換為直流電,但新加坡團隊克服了這一挑戰。他們使用納米級自旋整流器(spin rectifier)制作出了更靈敏的整流器,成功地將微弱電磁波轉換為直流電。這項充電技術具有巨大的潛力,可以降低耗電裝置對電池的依賴,延長設備的運行時間,并減少資源消耗和環境影響。此外,對于交通不便、難以定期更換電池的地點,新技術有望擴大無線傳感器和網絡設備的使用范圍。
團隊還設法將接收電磁波的天線整合到芯片中,以提高效率并縮小裝置的體積。他們還改進了整流器陣列的連接方式,以降低“阻抗”(impedance)、減少能耗并提升效能。如果成功優化電磁波轉換為電能的效率,這將成為一種能夠自我維持(self-sustaining)的綠色替代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