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隨著AMD宣布第二代7nm工藝、Zen 2架構的Rome EPYC,局面終于打開了。
其實在AMD官宣之前,美國能源部(DOE)就迫不及待地披露下代超算“Perlmutter”會采用新一代AMD EPYC,之后德國斯圖加特高性能計算中心(HLRS)又宣布新一代超算“Hawk”將配備多達1萬顆AMD Rome EPYC,總計64萬個核心。
現在,第三臺Rome EPYC超算來了。
芬蘭IT科學中心(CSC)已經與源訊(Atos)簽訂合作協議,將采購后者的BullSequana XH2000超算平臺,在未來一年半的時間里分兩期部署自己的超算系統。
第一期計劃2019年夏天完成,配備Intel下一代Cascade Lake Xeon處理器,最大理論性能2PFlops(每秒2千萬億次計算),每個節點96GB-1.5TB內存,并有4.9PB存儲。
它還有個專用于AI研究的分支,包括320顆NVIDIA Tesla V100 GPU,峰值性能2.5PFlops。
第二期將在2020年春天完成,采用AMD Rome EPYC處理器,總計大約20萬個核心,每節點內存256GB,總存儲8PB。
具體采用的Rome EPYC型號現在當然不會披露,每一顆多少核心也沒提,如果都是最頂級的64核心那就是大約3125顆。
對于AMD來說,這無疑是極為振奮的消息。Rome EPYC還沒正式發布就得到多家超算系統的青睞,足以證明不但其性能、功耗等指標非常誘人,軟件和應用生態更是趨于成熟,畢竟超算要想得到高效利用,軟實力比硬實力更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