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精品在线观看-99精品在线免费观看-99精品在线视频观看-99精品这里只有精品高清视频-99九九精品国产高清自在线

x

中國政府的半導體野心:欲打造“中國的英特爾”

2016-02-11 10:52:20 虎嗅網
點擊關注->創芯網公眾號,后臺告知EETOP論壇用戶名,獎勵200信元
 自上世紀70年代起,中國政府就一再努力嘗試打造本土半導體產業,然而目前其野心之大、預算之高前所未見。據美國銀行摩根士丹利估計,上世紀90 年代的后半段,中國政府大力推動半導體產業時,投入的資金不到10億美元。而這一次,根據2014年公布的宏大規劃,政府將從公共和私募基金籌集1000 至1500億美元。

  其目標是在2030年前在技術上趕上世界領先企業,在各類芯片的設計、制造及封裝上達到先進水平,從而不再依賴外國供應。2015年,政府又新增目標:十年內能生產中國產業所消耗芯片的70%。

  這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去年,中國本土及外資制造商共消耗了價值1450億美元的各類微芯片(見圖表)。但國內芯片業的產值僅為這一數字的十分之一。而對于某些高價值半導體(計算機核心部件處理器芯片以及堅固耐用的嵌入式車用芯片),中國消費的幾乎全是進口產品。

  為實現夢想,當局意識到必須盡可能地從國外購入他們能拿來利用的專業技術。近幾個月來,國有企業及各類政府機構紛紛收購、投資海外微芯片公司或 與其交易。1月17日,中國西南省份貴州宣布與美國芯片設計公司高通(Qualcomm)合資2.8億美元,設立一家生產服務器專用芯片的新公司。該省的 投資基金將持有合資公司55%的股份。此前兩天,臺灣芯片封裝及測試企業力成科技公司的股東與紫光集團達成協議,讓這家內地國有控股公司以六億美元購入其 25%的股份。

  官員們認為,由于中國過度依賴外國技術,發展本土半導體產業是戰略要務。他們指出,多年來,歐美及亞洲其他地區的政客都在各自的本土半導體行業上大肆揮霍納稅人的錢。

  根據一些估測,中國的微芯片貿易逆差僅是原始數據顯示的一半左右,因為中國工廠消耗的相當大一部分進口芯片實際上被用于蘋果iPhone和聯想 筆記本電腦這類之后又再度出口的電子設備。即便如此,政府的宏觀政策希望實現從勞動密集型制造業向更高附加值、更清潔的產業轉型,振興半導體產業的政策與 之吻合。

  摩根士丹利指出,成功的半導體公司利潤率一般為40%或以上,而使用半導體芯片的計算機、電子設備及其他硬件企業往往只有不到20%的利潤率。所以,假如中國公司在全球芯片設計和制造中占據更大份額,并且有朝一日像英特爾在個人電腦和服務器芯片領域那樣,控制了其中部分基礎技術標準,那么中國在全球電子行業的利潤占比將會更大。

  政府之前致力推動國內生產商制造太陽能電池板及LED燈具,為此大力資助眾多地方企業,結果導致產能過剩,價格暴跌。這次,政府似乎正集中火力 資助為數相對有限的全國性龍頭企業。比如,上海的中芯國際要成為中國的“代工廠”(批量制造別人設計的芯片)領頭羊,而深圳的海思(電信設備制造商華為的 下屬企業)將成為芯片設計的少數領軍企業之一。

  最有趣的是,大概從去年開始,由清華大學分拆出的企業紫光集團躍升為領軍團隊中的領頭者、一家將和強大的英特爾一爭高下的中國企業。公司老板趙 偉國幼時在新疆養豬放羊,上世紀50年代其父母被劃為異見份子而流放到這一西北偏遠省份。后來,趙偉國來到北京,進入清華大學學習,之后在電子、房地產及 自然資源行業發家致富,目前是紫光集團的董事長和第二大股東(清華大學是頭號股東)。

  該公司在2013年以26億美元購入兩家中國芯片設計公司——展訊和銳迪科微電子,自此開始嶄露頭角。2014年,英特爾以15億美元購入這一 公認未來對手20%的股權,這是兩者合作開發移動設備用芯片計劃的一部分,移動芯片英特爾一直落后的領域。去年5月,紫光集團斥資23億美元收購惠普旗 下制造數據網絡設備的香港子公司華三通信51%的股權。11月,紫光公布130億美元的配股計劃,準備融資打造規模宏大的內存芯片工廠。

  購買芯片技術

  其他中國企業也揮金如土。芯片封裝公司江蘇長江電子科技公司在2014年投資18億美元取得新加坡同行新科金朋(STATS ChipPac)的控股權。2015年,國有控股的建廣資產管理公司以類似金額收購了荷蘭恩智浦公司(NXP)旗下的手機基站專用芯片制造部門。另一國有 企業華潤集團牽頭的財團已出價25億美元,希望收購美國公司飛兆半導體(Fairchild Semiconductor International)。但在收購國外芯片技術的“國家隊”中,紫光是無可爭議的領頭羊。

  “許多人懷疑我是政府的‘白手套’,”趙偉國最近宣稱,“但我們真的只是非常市場化的公司?!边@么說多少淡化了紫光集團享受的政府支持,而這種支持顯而易見,否則難以想象該公司要如何像趙偉國所說的,負擔3000億元(450億美元)來完成未來五年的進一步收購計劃。

  和收購國外消費品牌的情況有所不同,中國企業在接觸收購海外半導體公司時并非總是受到熱情相待。據報道,紫光集團去年出價230億美元收購美國 DRAM(用于臺式電腦及服務器數據存儲的內存芯片)大型制造商美光(Micron),但由于政治反對而失敗。紫光對韓國DRAM及閃存芯片(用于U盤及 智能手機)制造商SK海力士(SK Hynix)的收購要約也在11月被拒。12月,紫光購入臺灣芯片封裝測試企業矽品精密工業(SPIL)25%的股權。隨之掀起的政治風波促使臺灣規模更 大的芯片封裝廠商日月光半導體制造股份有限公司(ASE)在12月出價收購矽品精密工業。臺灣總統選舉中,主要反對黨候選人蔡英文宣稱內地企業對臺灣芯片 公司的投資是“巨大的威脅”。她在投票日1月16日勝出當選。

  中國會實現其野心還是會繼續依賴國外的芯片技術,臺灣的經驗值得借鑒。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臺灣非常成功地打造了臺積電TSMC)這樣世界 級的芯片代工廠,也培育出了聯發科技 (MediaTek)這樣朝氣蓬勃的處理器芯片設計公司。但某種程度上,那是時勢造英雄:當時,芯片產業正轉向設計與制造分離的模式,臺灣恰逢其時。但其 最近意欲在內存芯片業務上做大的嘗試卻一敗涂地。研究公司盛博的馬克·李(Mark Li)認為,盡管在上世紀90年代末到本世紀初,臺灣芯片企業投入500億美元的資本支出(主要來自政府資助),但“在內存芯片領域遭遇集體失敗”。

  這些公司在追逐市場份額的過程中進一步流失財富。從2001年至2010年,全球內存芯片業總利潤為80億美元,但除去韓國兩大成功廠商三星和 SK海力士的利潤后,其他公司損失近130億美元。馬克·李認為,盡管這些臺灣企業支出龐大,但在前沿技術研究上的投資太少,而且過早期望獲利。

  杭州浙江大學教授道格拉斯·富勒(Douglas Fuller)認為,近年來全球半導體產業日漸成熟,將令中國更難躋身其中?,F有內存芯片企業已經穩扎市場,尤其是在近期的一輪整合后。而芯片本身及相關 軟件變得愈加復雜,令中國公司更難以掌握。日月光集團的首席營運官吳田玉補充道,臺灣公司是在芯片產業迅猛擴展的年代進入芯片市場,中國內地企業要在如今 增長緩慢之時成功打入會更難。

  中國公認的芯片龍頭企業要取得成功,必須完成三件難事。半導體行業設備供應商、香港上市公司ASM太平洋科技的總裁李偉光認為,首先,中國企業必須從“成本文化向創新文化”轉型。 被問到紫光集團這類公司是否可以通過收購獲得尖端科研成果時,他報之一笑并堅稱“半導體行業沒有捷徑可走”。他的懷疑確有道理:臺灣、韓國、美國的出口管制及其他政策壁壘限制了最新技術向中國公司的轉移。

  內地芯片企業在發明創造上大多遠遠落后于世界領軍企業(盡管海思是個明顯的例外)。據麥肯錫咨詢公司的克里斯托弗·托馬斯 (Christopher Thomas)計算,單單英特爾的研發支出就是中國內地整個芯片業研發支出的四倍。除了在科研上加大投入,中國企業還需要吸引更多資深科學家和工程師。這 并非不可能,畢竟硅谷到處是華裔英才。但如果紫光集團這類公司要吸引他們,則必須學會如何在全球范圍推動創新,比如在世界各地運作多個研發中心。

  這就帶出了第二個難題:需要轉變思維,從全球角度思考。 目前為止,中國企業主要在迎合蓬勃發展的本地消費需求。但它們必須為挑剔的全球市場做準備。即使是中國企業,尤其是那些服務國外市場的公司,也不太可能只因為芯片是本國制造的就能繼續容忍其欠佳的性能。

  最后一個挑戰也許最令人生畏。中國芯片企業的投資者需要有所準備:前路將是漫長的艱苦跋涉。 麥肯錫的分析顯示,整個全球半導體業,無論是內存還是處理器芯片,也無論是設計、制造還是封裝,各領域里數一數二的企業搶占了所有利潤,而其他企業全部都在虧損。

  中國若要避免浪費其1500億美元的投入,可效仿的一個正面例子是三星。通過大量投資研發,招攬各類技術人才,而且容忍多年的低回報,這家企業已成為半導體行業的巨人。支持者認為,中國企業能夠做到這一點,畢竟政府將是主要投資者,并且是以戰略考量為先,盈利為次。

  然而,政府在實施其最新計劃時的方式可能存在潛在的矛盾。因為之前推動微芯片、太陽能電池板和LED的結果不盡人意,碰壁后的官員們現在通過幾 個政府支持的投資基金來注入大部分的初始投資(約300億美元)。此舉是希望相比以往的官僚決策,這些中間機構能作出更具市場意識的投資決定。但是,管理 這些基金以達成該目標絕非易事,盡管外部投資者會希望在達成政府設定的2030年目標之前就獲利退場。

  即便如此,摩根士丹利的分析師認為中國企業還是很有可能在半導體業的某些領域達到世界水平。本地芯片公司也許會在電視、手機和電腦這些產品領域 變得舉足輕重,中國在這些產品的生產和消費上均占主導地位。監管機構可能會出臺一些本土標準或實施國產化要求,進一步傾斜政策,扶助其青睞的企業,但風險 在于,中國企業最終可能變得只能在本土稱強,卻缺乏全球競爭力。

  無論是在DRAM還是閃存芯片領域,中國企業如果能說服一些國外大公司與之建立技術共享聯盟,讓這些公司幫忙克服其所在國政府對技術轉讓的限 制,中國企業突圍的機會將因而提升。在這方面,財力雄厚將有莫大的幫助。9月,紫光集團旗下公司協議向美國硬盤驅動器制造商西部數據(Western Digital)注資38億美元。財力得到充實的西部數據隨即以190億美元收購了另一美國公司、全球領先的閃存制造商閃迪(SanDisk)。

  中國在所謂的“支柱產業”上發展本土龍頭企業的歷程顯然充滿波折。在汽車制造業,政府要求外國公司必須與本地汽車廠商合資經營,希望藉此讓外國 公司分享技術,結果卻令本地企業更加依賴其外國合作伙伴。在商用飛機行業,國有航空集團中國商飛多年來投入巨資研發民航飛機,卻仍未能投產,等到可以上市 時飛機也將過時。

  在微芯片業的各項技術上,中國企業也許最終會迎頭趕上,但在這一過程中會因過度擴張產能而對全球產業造成破壞,正如太陽能電池板一樣。如盛博的 馬克·李所言,中國“不稱霸市場是不會罷休的,即使摧毀價值及經濟效益也在所不惜”。紫光集團的老板趙偉國對自己的野心毫不掩飾。“芯片業正步入巨頭時 代,整合加速。”他最近如此宣稱,顯然他意圖讓自己的公司成為少數幸存的巨頭之一。即將到來的行業震蕩將把綿羊和山羊區分開來,而趙偉國在這方面恰好有點 經驗。

關鍵詞:

  • EETOP 官方微信

  • 創芯大講堂 在線教育

  • 半導體創芯網 快訊

全部評論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成人a一在线观看| 国产女同磨豆腐视频在线观看| 一级aaa毛片| 正在播放国产一区| 免费一级淫片aa| 国产日韩欧美综合一区| 黄色一级片录像| 大乳女人做受视频免费观看| 中国china体内裑精亚洲毛片| 免费看爱爱视频| 国产免费91视频| 特黄aaaaaa久久片| 边做边摸边揉的免费视频| 九九草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无线码免费播放 | asian极品呦女爱爱| 久久久久美女| ssss国产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一区在线观看| 免费爱爱| 国内自拍网红在线综合| 最新国产区| 高清国产精品久久久久|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综合| 日韩色视| 我要综合色| 久久99国产精品久久欧美| 成年免费大片黄在看| 欧美大片在线观看| 国模私拍福利视频在线透漏| 国产女人性做爰视频| 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亚洲精品色综合色在线观看| 亚洲性图视频| 成人国产网站v片免费观看| 国产美女网站| 精品成人一区二区| 久爱www成人网免费视频| 免费网址在线观看| 欧美国产中文字幕|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不卡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