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頂級PC OEM廠商計劃在沙特阿拉伯建廠以規避美國關稅
2025-04-24 08:59:04 EETOP在全球供應鏈重構的背景下,沙特阿拉伯正通過“2030愿景”經濟計劃加速科技產業本地化進程。據《電子時報》報道,沙特政府近期密集接觸聯想、惠普、戴爾三大PC供應商,并拋出包括全額建設補貼、優先政府采購權等重磅激勵措施,力圖將中國供應鏈企業遷至阿拉伯半島,以規避地緣政治風險下的關稅波動。
聯想已率先響應,宣布在沙特首都利雅得建設PC與服務器組裝廠,并獲得沙特公共投資基金(PIF)20億美元注資。該工廠計劃2026年投產,產品將覆蓋沙特及非洲市場。聯想CEO楊元慶強調,此舉將助力公司“利用中東和非洲地區的強勁增長勢頭”。惠普與戴爾則處于考察階段,已派遣團隊評估當地建廠可行性,但尚未公布具體計劃。
與OEM廠商的積極態度不同,富士康、廣達、緯創、仁寶等ODM廠商對遷移持保留意見。盡管沙特承諾提供關稅優惠(美國產品僅征10%關稅,遠低于中國的245%),但ODM企業更關注供應鏈的完整性與物流效率。一位ODM高管透露:“沙特需證明其能替代中國或越南的供應鏈生態,而非僅提供廉價土地和勞動力。”
沙特吸引科技制造業的邏輯清晰:通過PIF的6200億美元資金池降低企業初期投入,利用關稅差異對沖中美貿易摩擦風險,并借助非洲市場擴張潛力吸引企業扎根。然而,ODM廠商的顧慮凸顯了沙特產業鏈的短板——現有物流網絡、零部件配套及熟練工人儲備均不及東南亞或墨西哥。
目前,富士康等ODM巨頭已將越南、泰國作為中國以外的核心生產基地,墨西哥工廠則依托USMCA協定規避美國關稅。相比之下,沙特雖提出“2030愿景”中的多元化目標,但在供應鏈成熟度上仍難與上述區域競爭。
沙特的激進招商策略恰逢全球供應鏈動蕩期。美國政府關稅政策的不確定性,疊加“去風險化”敘事下的企業分散布局需求,為沙特創造了歷史性機遇。然而,要真正從“石油經濟”轉型為“科技樞紐”,沙特需解決的不僅是資金與政策問題,更需構建完整的產業生態。
分析人士指出,沙特若能在物流基建、人才培育及區域貿易協定上取得突破,或可吸引部分低附加值生產環節轉移,但高端制造與研發環節仍將依賴現有科技中心。這場供應鏈遷移博弈的最終結果,或將重塑中東在全球科技產業中的地位。
EETOP 官方微信
創芯大講堂 在線教育
半導體創芯網 快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