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L華星光電押注Mini LED屏幕,它能取代OLED嗎?
2019-09-02 14:33:54 觀察者網8月30日,TCL華星發布了新一代屏幕——MLED-星曜屏。它采用了TFT-LCD制程結合非晶硅玻璃基板驅動LED背光技術。換句話說,這是一塊Mini LED技術的屏幕。
除了TCL華星,界面新聞記者了解到,包括京東方、友達、群創、LG等公司都在積極布局此項技術方案。
在LCD屏幕技術之后,包括OLED、Micro LED等新一代顯示技術方案都在早前涌現,為何各家廠商突然調頭,押注于Mini LED?
Mini LED意指晶粒尺寸約在100微米左右的LED芯片,將LED芯片陣列化后可以作為顯示屏、手機和電視的背光。
Mini-LED背光封裝采用倒裝mini LED芯片直接實現均勻混光,無需透鏡進行二次光學設計。由于本身芯片結構小,利于將調光分區數做的更加細致,可以達到更高的動態范圍(HDR),實現更高對比度;另一方面,還能縮短光學混光距離(OD),以降低整機厚度從而達到超薄化的目的。
在此之前,OLED被公認為最新一代的屏幕革新技術。OLED(OrganicLight-Emitting Diode),又稱為有機電激光顯示、有機發光半導體(OrganicElectroluminesence Display,OLED)。OLED屬于一種電流型的有機發光器件,是通過載流子的注入和復合而致發光的現象,發光強度與注入的電流成正比。
早在2008年,中國臺灣的友達等面板企業就開始研發出OLED面板技術,但因為技術量產難度大、成本高而最終放棄了。幾乎在同一時間,三星和LGD則堅持了下來,但最終三星也因量產工藝問題放棄了大尺寸OLED面板,僅專注于小尺寸OLED。LGD成為唯一仍在堅持大尺寸OLED面板生產的企業。
但多年過去,大尺寸OLED依舊面臨許多問題。比如,大尺寸OLED現有技術主要是白光OLED,蒸鍍工藝會造成材料利用率極低,而發光材料又極其昂貴,因此量產成本居高不下;OLED在高亮度下將會極快老化導致使用壽命短;若屏幕長時間顯示某個靜止圖像會留下殘影,且這個殘影是永久的,無法消除的。
除了OLED,Micro LED也是一項更為先進的技術。
Micro LED技術,即LED微縮化和矩陣化技術。簡單來說,就是將LED(發光二極管)背光源進行薄膜化、微小化、陣列化,可以讓LED單元小于50微米,與OLED一樣能夠實現每個像素單獨定址,單獨驅動發光(自發光)。它的優勢在于既繼承了無機LED的高效率、高亮度、高可靠度及反應時間快等特點,又具有自發光無需背光源的特性,體積小、輕薄,還能輕易實現節能的效果。
相比而言,Mini-LED應用空間較OLED更為廣闊,亮度更高,使用壽命更長,不存在殘像(即所謂“燒屏”),色域較OLED更廣,可以做到8K,在尺寸、分辨率方面更加自由。
但Mini-LED的劣勢也顯然易見。OLED視角更大:OLED自發光使得可視角度可以達170度,天生超廣視角;OLED成品響應速度更快:OLED顯示屏響應速度超過mini-LED屏幕(微妙級別,實際應用中客戶難以感知),在顯示動態畫面時無拖尾現象等。
不僅如此,如巨量轉移(Mass Transfer,將數量龐大的微米尺寸LED芯片轉移到電路基板)、高可靠的設備、量產成本等技術難題還難以解決,這導致Micro LED面板技術要達到量產可能還需要很長時間。
換句話說,Mini-LED算是OLED和microLED技術尚未成熟之前的妥協方案。這技術空檔期,Mini-LED成為了各家面板廠商的爭奪陣地。
TCL華星正是如此。該公司稱,長期仍然看好印刷OLED技術,但距離此技術路線切換至少還有3年,在此期間須保證可推出具有競爭力的高端產品,Mini-LED向上可支持8K(OLED目前僅可支持4K),因此將作為下一階段重要產品技術。
另外在產線上,TCL華星生產Mini-LED產線無須大改,僅須添加測試設備,TCL華星所有產線均可承擔大尺寸、小尺寸Mini-LED生產。
根據行業估算,采用Mini LED背光設計的液晶電視面板,價格約只有OLED電視面板6~8成,但亮度、畫質都與OLED相近,省電效能卻又更高。
Mini LED或將成為TCL華星下一階段重要的產品技術路線,相對于白光OLED具有相對比較優勢,在高端產品領域占領顯示技術高地,預計今年下半年量產出貨,供應TCL電子等品牌電視廠商。
免責聲明:本文由作者原創。文章內容系作者個人觀點,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EETOP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