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實現無線的愿景,從采用對手的接口標準開始
2015-06-04 08:35:11 ifanr英特爾高級副總裁 Kirk Skaugen 在臺北電腦展 ComputeX 對無線的愿景侃侃而談:無線充電、無線數據傳輸、無線輸出視頻……實現這一愿景首先嘗試著減少到一根線,對應的接口則是 Thunderbolt 3。
英特爾新發布的 Thunderbolt 3 規范有了重大改變,接口規格從 Mini DisplayPort 過渡到了 USB Type-C(以下簡稱 USB-C),同時支持 USB 3.1 第二代傳輸規范。作為區分,Thunderbolt 3 的接口/連接線將標有閃電標識。
Thunderbolt 3 連接線集成了電子芯片,數據傳輸速率最快達 40Gbps,是 Thunderbolt 2 的兩倍。支持 60Hz 雙 4K 信號輸出,最高支持 100W 電力傳輸。
為了跟 USB 接口標準競爭,英特爾主導研發了 Thunderbolt 接口。4 年前,蘋果引入 Thunderbolt。4 年過去了,Thunderbolt 仍然無法觸及主流大眾用戶。
不久前 New MacBook 發布時,蘋果直接放棄了 Thunderbolt,采用了 USB-C。失去這一有力戰友,Thunderbolt 岌岌可危,The Verge 就曾將 USB-C 稱之為 Thunderbolt 面臨的一個致命威脅。如今 Thunderbolt 3 自己“倒戈”,轉向 USB-C 接口標準,一定程度上算是一次自救。
這一場接口標準之爭似乎已經塵埃落定,The Verge 更是大膽放言:
USB-C 已經贏了(USB-C has already won)。
對于 USB-C 來說,普及得是如此之快。從 Nokia N1,到蘋果的 New MacBook、2015 款 Chromebook Pixel 和華碩的 Transformer Book,再到國內的樂視手機和新的 Nexus 設備,越來越多的機器開始往 USB-C 接口標準靠攏,不管是平板、筆記本還是手機。連 USB Implementers Forum 的主席兼 COO Jeff Ravencraft 也表示驚訝:
這是 15 年或者更長的時間內,我們所見過最快的過渡。
然而,這也只能算是一個階段性的勝利。都說自己是自己最大的敵人,USB-C 現在面臨的問題之一也出在 USB 標準的應用上。
我們知道,USB Typer-C 是 USB 接口的一種規格,現在我們常見的 USB 接口規格是 USB Type-A。而 USB 傳輸規范有 1.0、1.1、2.0、3.0 和 3.1 等多個版本。
像 Nokia N1 雖然采用的是 USB-C 接口規格,但卻只支持 USB 2.0 傳輸規范。也就是說,它不能像支持 USB 3.1 第一代規范的 New MacBook 一樣擁有最快 5Gbps 的傳輸速率以及雙向充電的特性。這反映出來的問題是:采用了 USB-C 接口的設備沒有把這種規格的最大功用發揮出來。
上面說到 USB-C 普及得快,但相對于現在采用 USB Type-A 接口的設備來說還是滄海一粟。對于采用 USB Type-A 接口的設備,Jeff Ravencraft 給出的數字是令人驚訝的 200 億臺。而采用 Type-A 接口規格的設備同樣可以很好支持 USB 3.1 傳輸規范,這讓很多廠商看不到升級 Type-C 接口的需要。
對此,Jeff Ravencraft 顯得很淡然:
我們不會放棄 Type-A 規格,強迫讓所有廠商過渡到 Type-C。這完全取決于市場。
EETOP 官方微信
創芯大講堂 在線教育
半導體創芯網 快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