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巨頭們都要指望印度人了?
2015-04-26 11:42:35 騰訊科技2007年,喬布斯借助iPhone引領了智能手機行業的革命,移動互聯網時代翻開革命性的新篇章。英特爾成了邊緣化企業,高通、ARM、谷歌、蘋果成為行業風云企業。
與此同時,摩托羅拉移動、黑莓、諾基亞、戴爾、索尼等公司地位下滑,三星電子、蘋果,以及中國小米、美國Uber、WhatsApp、Snapchat等公司和APP,成為贏家。
這場變遷,還帶來了另外一個伴生現象——印度裔高管在科技行業的全面“上位”。
印度裔高官掌權
在微軟公司,印度人納德拉接替鮑爾默擔任了CEO,他給微軟制定了移動優先云優先的轉型戰略,微軟軟件開始向免費增值、云計算模式變遷。古老的微軟開始煥發出活力。
在谷歌公司,另外一位印度人皮扎伊,獲得了CEO佩奇的重用。除了一直負責的ChromeOS、Chrome等業務之外,皮扎伊已經掌管安卓,成為控制全球八成智能手機和平板的系統的“大管家”。
iPhone的發明,也讓曾經的手機王者諾基亞,經歷一次劫后余生。固執選擇微軟WP系統,讓諾基亞錯失了觸摸式智能手機的發展良機,市場份額暴跌。2014年初,諾基亞將手機業務以72億美元的價格,轉讓給了微軟。
最近,諾基亞宣布,將斥資166億美元,以換股方式兼并歐洲移動通信設備制造商阿爾卡特朗訊公司。與此同時,諾基亞還準備轉讓Here地圖業務。
不難看出,諾基亞計劃卸掉各種包袱,在通信設備領域和瑞典愛立信、中國華為爭奪第一名的寶座。
操刀轉型
諾基亞這場重大轉型,同樣由一個印度人操刀——今年49歲的拉杰夫·蘇立(Rajeev Suri)。有意思的是,蘇立還是微軟CEO納德拉的校友。
2014年5月1日,蘇立正式出任諾基亞公司的CEO。在此之前,蘇立一直負責諾基亞的移動通信設備業務,并在該業務上創造了重振業務的佳績。
在變賣手機業務之后,諾基亞剩下三個業務板塊,分別是移動通信設備、數字地圖、專利庫授權。蘇里的職權,從通信設備擴大到整個公司,當時在外界看來,這已經是一個明晰的信號:通信設備將是諾基亞未來的發展重點。
蘇立是諾基亞公司的老將,從1995年加盟公司。從最早的“諾基亞西門子網絡公司”到后來改名的“諾基亞方案和網絡”業務,蘇立對這通信設備業務長期耕耘,經驗豐富,并且通過大手筆的重組,讓該業務實現了盈利。
大手筆重組
從2009年10月開始,開始負責諾基亞的通信設備業務。眾所周知的是,作為諾基亞和西門子合資公司的諾西業務,在行業內表現并不理想,甚至陷入困境,而蘇里也創造了電信設備行業經典的重組和重振案例。
蘇立曾經對NSN業務大規模裁員1.7萬人,并宣布在產品上重點關注移動寬帶產品。裁減23%的公司員工,這是一個需要魄力的重大舉措。幸運的是,蘇立對該業務的重組,收獲了果實。
在轉讓手機業務之后,通信設備業務的收入在諾基亞占到了近九成,成為支柱性業務。去年初,諾基亞董事會終于決定蘇里是擔任諾基亞新任CEO的最佳人選。
蘇立不僅擁有在通信設備業務上的良好運營業績,他長期負責公司發展戰略,經驗豐富,對于再一次面臨轉型挑戰的諾基亞而言,這些經驗無疑成為蘇立的一個優勢。
整合的挑戰
除了老牌對手瑞典愛立信之外,中國華為公司近年來快速崛起,其業務指標一度成為全球最大的電信設備制造商。相比之下,諾基亞的營收出現波動,行業地位并不穩固。
為了提升諾基亞在電信設備市場的競爭力,從NSN時代到擔任CEO之后,蘇立一直在執行并購戰略。
最終,收購阿爾卡特朗訊的交易,本月板上釘釘。由于諾基亞承諾兩年之內保證法國地區崗位不減少,這一交易獲得了法國政府的支持。
不過,合并后的新諾基亞公司,內部雜糅著諾基亞、西門子、朗訊、阿爾卡特等諸多廠商的技術和資源,再加上北歐和法國商業文化的差異,諾基亞將面臨一個巨大的整合挑戰。
作為另外一個科技界“權勢印度人”的蘇里,能否交出整合諾基亞和阿朗業務一份滿意的答卷呢?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