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那些漸被淡忘的創新產品
2015-04-20 09:24:23 第一財經日報創新產品要持續成功需要良好的時機把控和產業環境的配合,更需要在此后的競爭中穩住地位,并順應時代的變化。
上世紀90年代,曾經掀起一波智能手機開發熱。東芝、惠普、夏普等一系列科技巨頭都投身其中。然而,喬布斯在當時經過慎重考慮,卻表示產業環境并不成熟,不是推出智能手機的好時機,他舉例說,在龜速的移動網絡中收一個郵件都要耗時良久,這樣的設備不是人們需要的。
直到2007年,iPhone發布,改變了手機產業格局,將之前所有智能手機產品掃入了歷史的垃圾堆。
當我們都在對今天的創新日益關注的時候,不妨讓我們來看看那些輝煌一時,但卻被人們淡忘的產品,它們為何會失去曾經的光環?
過于超前
超前時代一步,能讓你走向成功;超前時代一百步,或許是一個悲劇。
喬布斯和智能手機的故事印證的正是這個道理。
與短暫嘗試之后就退出智能手機市場的惠普、東芝等企業不同,Palm并沒有接受喬布斯的意見。這家1992年由杰夫·霍金斯(JeffHawkins)創立的企業的目標就是設計一個輕巧方便、人性化的隨身計算設備——正如今日的智能手機。不過,連續幾款產品先后失敗——不僅是Palm,惠普、夏普、東芝、索尼以及當時沒有喬布斯的蘋果公司推出的一系列類似設備均敗下陣來。
幸運的是,Palm及時對市場進行了重新思考。公司意識到,要讓新產品簡單化,將所有可以“選用”的功能全部刪除掉,只留下核心模塊。1994年,Palm推出了新的產品模型——2顆4號電池就能保持長時間續航,僅包括“時間管理”、“電話簿”、“待辦事項”以及“記事本”四個功能的產品。這相當于對之前業界對智能手機過于超前的期望的理性回歸。正是這一步后退,打造了一個時期的神話。
Palm推出后烜赫一時,1996年推出的首款PalmPilotPDA18個月銷出100萬臺,超越了當時由彩色電視機和錄像機保持的電子產品銷售紀錄。多個版本的Palm銷售超過1000萬臺,領跑智能手機行業長達10年。
然而,除了極客和商務人士,普羅大眾對Palm并不感興趣。直到2007年,在網絡、處理器性能等各方面條件已經成熟的情況下,蘋果公司推出了iPhone,這讓Palm遭遇了滅頂之災。2010年,陷入困境的Palm被惠普收購,2011年8月,惠普宣布將終止運營與PalmWebOS相關的手機業務和平板電腦業務。今時今日,人們公認iPhone開啟了智能手機時代,而知道Palm的人已經寥寥無幾。
被歷史淘汰
與過于超前不同,有些創新恰逢其時,快速綻放出了耀眼光芒,然而它所適應的時期過于短暫,一如流星。
過去的20年中,因時代更迭過于快速而折戟的創新產品數量驚人。這是由于個人計算機和互聯網的快速發展遠遠超越了人們的想象。可口可樂已經售賣了超過100年,而很多軟件的生命周期只有10年甚至更短。
在早期,PC性能有限,不能直接解碼VCD上的影像數據,但1995年奔騰處理器出現之后,CPU性能已經足以支持解碼計算的要求,于是出現了在PC上用軟件解碼VCD播放的需求。然而,一開始的軟解壓一方面是個吃性能大戶,要求電腦配置要高;另一方面,容錯性不好,光盤有一點點劃痕或其他磨損就容易卡頓、出現馬賽克甚至導致電腦死機。
1997年,《金山影霸》開發團隊的梁肇新離開金山,開發出超級解霸,并創立了北京世紀豪杰計算機技術有限公司。其最突出的特性就是容錯好,極大地減少了因播放光盤而死機的情況。從1999年到2003年,超級解霸在用戶桌面端的壟斷地位簡直可以跟OFFICE媲美,而為桌面端的標配。用戶評價:“不管多爛、多么花的碟,都能被解霸讀出來,而且還很流暢。”
可惜的是,從VCD到DVD的更新過程中,電腦性能越來越好,光驅的容錯性也越來越好。另一方面,隨著網絡條件的改善,下載影片到電腦觀看的用戶在增加,而用電腦看DVD的需求在減少,超級解霸的核心競爭力——讀碟穩定,已經不再被人們重視。
2005年,逐漸式微的豪杰公司被出售。而暴風影音取代了超級解霸,成為人們裝機必裝的播放軟件。
后浪推前浪?
2015年3月24日,以暴風影音為主要產品的暴風科技(300431.SZ)在深圳創業板上市。然而,暴風影音的市場地位卻大不如昔。
2014年下半年,艾瑞數據顯示,迅雷看看憑借29.60%的市場份額超越了暴風影音成為視頻播放器市場的亞軍,而市場份額最高的視頻播放器則是QVOD。而暴風影音則予以反駁,表示該數據并不能反映市場的真實狀況。
在暴風科技的招股說明書中,暴風科技給自己的定位是“互聯網視頻企業”,假想對手是優酷、樂視等視頻網站,作為播放器的暴風影音已經不再占據最重要的位置。
作為“前浪”的暴風影音,已經被“后浪”推倒了么?
暴風影音到暴風科技的蛻變,某種意義上是時代更迭的必然。
暴風影音最早的名稱是“StormCodec”,意即大量的編解碼器,最早只是基于MediaPlayerClassic這款開放的、可以添加任意編解碼器的播放器,集成了眾多編解碼器的一個Mod產品。通過在編解碼器方面的深入耕耘,暴風影音實現了對當時幾十種主流視頻編解碼方式的全面支持,因而快速成為裝機必備。
有趣的是,正是在暴風科技招股說明書中,明確指出,“目前僅具備本地播放功能的視頻軟件在互聯網視頻軟件行業的競爭格局中已逐漸邊緣化”。
實際上,從2007年開始,暴風影音已經開始嘗試通過互聯網直接播放視頻。而從2010年開始,對視頻內容的在線觀看開始爆發性增長,逐漸超過了本地播放,成為主流。而優酷、土豆等視頻網站也順勢崛起。
從前,迅雷通過下載為用戶帶來本地內容,暴風影音則讓用戶能更好地欣賞這些本地內容,兩者緊密合作、共同成長。然而,在用戶的需求變化為“整體視頻服務解決方案”的時候,迅雷和暴風之間的界限被打破,迅雷開始提供自己的播放工具,而暴風也建立了自己的資源池。而與視頻網站不同,都是從本地軟件發展起來的迅雷和暴風,通過本機軟件作為資源池入口的商業模式更為相似。兩者迅速從戰友變成了敵人。而在這一過程中,離“資源”更近的迅雷卻占到了先機。這正是此前份額之爭所在,也是“后浪”推倒“前浪”的重要原因。
2014年,迅雷在美國上市。就在今年4月,迅雷將“迅雷看看”出售,并表示這是為剝離“非核心及無盈利能力”業務。這與暴風科技“目前僅具備本地播放功能的視頻軟件在互聯網視頻軟件行業的競爭格局中已逐漸邊緣化”的結論不謀而合。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暴風影音的逐漸走弱,是“后浪”沖擊和時代更迭的共同作用。而今天的那些創新產品能夠吸取明日黃花的教訓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