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特推出自適應轉向技術 優化車輛機動性
2014-06-03 21:32:47 本站原創
福特汽車近日推出了全新一代轉向技術,旨在提升車輛機動性以及司機在狹窄空間駕車的可操控性。該技術由福特與日本高田(Takata)共同開發。
全新的自適應轉向(Ford Adaptive Steering)技術可根據前輪旋轉圈數和轉向盤旋轉角度改變轉向比。而傳統轉向系統中這一比例是固定的。自適應轉向系統使得轉向比可根據車速實時改變。
在車速較低或靜止時,例如過彎和泊車,系統會適當增加行走輪的轉向比。因此任何的低速轉向動作都將變的輕松。在車速較高時,系統進一步優化轉向響應精確度。
外媒Autoblog在接受福特邀請體驗后撰文指出,一般汽車原地向一邊打死方向盤需要1圈半,總和3圈。采用了福特最新轉向技術的2014款Fusion試驗車單邊打死僅需要1圈,也就是說總和為2圈。簡單計算后就可得出,轉向效率提升了33%。
不同種類的可變轉向比技術
不同車企對這類系統的叫法可謂五花八門,比如寶馬稱之為主動轉向系統(Active Front Steering,AFS),奧迪將其稱之為動態轉向系統(Audi Dynamic Steering),雷克薩斯/豐田使用的則是可變齒比轉向系統 (Variable Gear Ratio Steering,VGRS),而奔馳的可變轉向比系統則以“直接轉向系統”命名。
上述系統實現可變轉向比的方法不外乎兩種,一種是機械式,另一種是電子式。機械式通過特殊工藝加工齒距間隙不相等的齒條,這樣方向盤轉向時,齒輪與齒距不相等的齒條嚙合,轉向比就會發生變化,中間位置的左右兩邊齒距較密,齒條在這一范圍內的位移較小,在小幅度轉向時(例如變線、方向輕微調整時),車輛會顯得沉穩,而齒條兩側遠端的齒距較疏,在這個范圍內,轉動方向盤,齒條的相對位移會變大,所以在大幅度轉向時(如泊車、掉頭等),車輪會變得更加靈活。
電子式系統中包含電子泵和液壓助力系統,其精確度比機械式更高。
福特的自適應轉向技術
福特的新技術與上述系統都不同,它僅需在方向盤內部安裝一個執行機構,它由一個電機和一個齒輪機構組成,整個機構的重量大約為1到2磅。該執行機構可對司機的轉向輸入操作進行補償。這里說明一點,這項轉向技術與目前很熱的線控轉向技術沒有半毛錢關系。
雖然在功能性方面,福特的這項技術與寶馬、奧迪等車企的技術區別不大,但值得注意的是,后兩者都是豪華車品牌。而且,福特的這項技術可在汽車、卡車、MPV等所有種類的車上應用,并且針對不同車種,福特將對其進行特別調校。
福特自適應轉向技術將于明年起在部分福特車型上選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