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OLED 協同創新力破重圍
2012-08-20 20:51:34 本站原創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電學發明審查部元器件一處副調研員施曙東介紹了OLED領域中國專利申請的4個發展階段:
1990年至1995年,以美、德兩國申請人為主在中國開始進行專利申請,申請量增長緩慢;1996年至1999年,中國和日本兩國申請人開始申請中國專利,以日本和歐洲申請人為主的申請人開始在各個技術分支上進行專利申請,申請量逐步增加;2000年至2005年,中國和韓國兩國申請人開始大量申請專利,中國內地企業和大學及科研機構開始大量地進行專利申請,申請量快速增加;2006年至今,OLED技術開始從實驗階段走向實用,中國申請人專利申請逐漸增加。
"對比中國發明專利申請與全球專利申請,可以看出存在一定的差別。這種差別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把握技術發展的軌跡并定位技術熱點。"施曙東說。在全球發明專利多邊申請中,專利申請數量從多到少依次為:工藝和設備、結構、材料、應用、封裝;而中國發明專利申請中,從多到少依次為:材料、應用、結構、工藝和設備、封裝。
"這說明我們要進一步加強以工藝和設備為主的技術分支的專利申請。同時,要加強發光層材料、電極結構、光學輔助層材料和基板結構等技術熱點上的專利申請。"施曙東分析。
目前,我國內地OLED專利申請分布極不平衡,北京、上海和廣東等地區以及具有傳統顯示產業基礎的地區OLED申請量排名靠前。 "這是正常的現象。"施曙東說,"這是不同地區的綜合經濟實力、產業政策傾向、傳統行業基礎等因素共同決定的。"
當前,整合長三角、京津冀和珠三角地區的上下游優勢企業,形成完整產業鏈,促進區域資源整合與行業內優質資源整合,應成為我國OLED產業全面發展的重要戰略之一。 "對于企業而言,一定要認識到,OLED技術的多學科交叉屬性從根本上決定了一家企業做到全產業鏈比較困難,所以,企業間的通力合作是必然的。"施曙東說。而針對OLED中國發明專利申請的中國內地申請人中不是企業為主,而是大學和科研機構為主的問題,中國內地企業應加大對關鍵技術點的研發力度,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此外還應借力產學研的緊密結合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