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被圍成眾矢之的:樹大招風難逃落敗劫?
2012-08-09 22:57:43 本站原創而就在兩個月前,臺灣科技首富郭臺銘抵押個人股票啟動了針對三星的“打狼行動”,甚至還提出了一個“聯日抗韓”的國際聯盟式口號。三星電子在面板、手機和電視等諸多業務領域四處樹敵,毫無疑問,這種對抗正在使三星落入美、日、臺同行們的“包圍”之中。
盛極而衰,這一中國哲學式的經驗總結,對韓國三星電子來說恐怕終究也是無法逃脫的命運。
在高科技領域的成功并非韓國財閥模式的成功,大宇集團神話破滅,創始人金宇中從民族英雄一度成為在逃的通緝犯;曾經與三星同時進軍高科技領域的現代集團也未能再現在汽車行業的輝煌,現代電子的TFT-LCD業務反倒成就了后來中國大陸液晶面板產業的誕生。反觀三星電子的成功,絕對離不開三星集團的董事長李健熙,他有一句名言——“一個天才可以養活幾百萬人”。的確,三星集團的營業收入一度高達韓國GDP的20%。但如今,三星集團要面臨的不僅是四面楚歌的外部環境,更有連年事已高的李健熙都無法擺脫的家族企業內部紛爭。
不過,三星發展勢頭正盛,又善于抓住信息時代的脈搏,近年來幾乎是無往不勝,短期內也并不容易被“扳倒”。
對此,全國日本經濟學會理事、長期關注日本財團經營的產業經濟學家白益民從財閥文化和基于產業技術等級的國際分工體系給出了自己的解讀:“韓國財閥是日本財團經營方式的學習者,當然日本財團早期也是家族經營,但老一代家族經營者之后,家臣們依然保持了財團體制的繼續運轉。從這一點來看,韓國財閥還沒有完全脫離家族體制,但其從日本財團學習來的經營文化已經影響到了財閥體系中各子公司各層面的職業經理人。即使老一代家族經營者離開,韓國財閥體制也未必就會衰落。至于韓國和臺灣之間的產業競爭,通俗一點說,兩者只不過是代工層面的低級競爭而已,無論是在液晶面板領域還是在存儲集成電路領域,材料和關鍵設備等上游產業都控制在日本財團手里。韓國和臺灣的產業本身就是日本財團轉移技術和刻意扶植的結果,二者拼的只不過是成本控制能力而已,從銀行獲得貸款和打價格戰的能力終將決定誰能支撐到最后。而無論是被三星弒師的索尼,還是郭臺銘聯合的夏普,都是日本三井財團這個大體系下的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