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入侵冠狀動脈介入治療
2012-05-16 21:17:38 本站原創內華達州拉斯維加斯——根據新系統的關鍵試驗,主要研究者表示:新的機器人加入冠狀動脈介入系統能使冠狀動脈繼而更安全和花費更少,同時提高傳統做法的精確度。
在心血管造影和介入學會2012年的科學會議上,GioraWeisz教授(紐約哥倫比亞大學醫學中心)發表了有機器人參加的經皮冠狀動脈介入的研究結果(PRECISE),CorPath系統的一個由164個患者組成的多中心關鍵試驗(Corindus血管機器人,納提克,馬薩諸塞州)
CorPath 包括一個遠程介入控制室,介入者控制了床邊一次性使用的錄像帶,包括了過去冠狀動脈介入使用的傳統設備。Weisz說:操作者通過兩個操縱桿可以精確地前進,后退和旋轉導絲和快速更換導管,就像操作者使用三只手一樣。操作者在有防護的控制室中通過高分辨率的三維熒屏監測程序。在一個標準手術中,監測者在手術臺的另一邊,有時在這樣的距離很難看出來。
在PRECISE中,經皮冠狀動脈介入在164例病人中成功完成了162例。在另外2例中,操縱者必須手工完成手術,但Weisz說這個轉換僅僅用了30秒,而且沒有引起任何問題。沒有任何設備相關的并發癥和臨床程序的成功率達到160/164例(97.6%)。四名例有圍手術期非Q波心肌梗死,但沒有死亡,中風,Q波型心肌梗死或者30天內需要再搭橋的。
更重要的是,在一個標準手術中,操作者接受的輻射比站在手術臺旁邊的操作者接受的輻射平均少94.8%。
Weisz引用了一個數據,表明穿著鉛防護衣長時間站著會增加介入操作者的脊柱疾病的風險,同時疲勞也可能影響他們的判斷力。暴露在輻射中也可能增加他們患白內障和腦癌的風險。
Weisz說:“這不僅使操作者方便,同時也使病人方便。這個機器人系統很重要,因為它為手術帶來了很多穩定性和標準化。”他指出,在STLLR研究中在1500個病人中將近50%在縱向中會丟失,和10-20%病人因為第一個支架大小或位置不合適而需要第二個支架的。導絲和設備可能會滑脫,從而使手術時間延長,進一步導致更多的輻射量和對比劑。
Wesiz說:他和Corindus希望最后能帶領完成一個成本效用的研究,說明在避免這些額外的手術后,CorPath系統的費用。目前公司還沒有透露價格,因為它還需要美國食品與藥物管理局去批準它是否能在美國銷售。
PRECISE招收一些相關的簡單的病例,患者從頭狹窄>50%,在25mm長度以內,血管直徑在2.5-4mm之間。Wwisz說:“下一步是讓我們在所有的人中實施,而不需要符合這些條件。我們做得越多,我們從它身上得到的好處越多,也同時能提高這個系統。”同時他建議這個系統最后能用在其他經皮的手術上,例如經導管的瓣膜修補或置換。
介入醫生歡迎機器人的幫忙
Weisz說:他從那些嘗試過CorPath系統的介入醫生那里收回來的反饋信息一般都是正面的。“學習時間很短,大約45分鐘。介入醫生已經知道這些設備怎樣工作和預期得到什么。在2、3個病例之后,他們就成了專家了。”
心血管造影和介入學會2012年度會議的主席KennethRosenfield教授(波士頓馬薩諸塞州人民醫院)問Weisz,“你認為多少觸覺的缺失會影響在更復雜的病例中使用這個系統?”Weisz回答說,他自己的經驗表明越復雜的手術越需要CorPath系統。實際上,你每天都在做,因為當你與你的同事工作時,而沒有接觸儀器設備,你知道他什么時候做得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