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電行業利潤下滑 “寒冬”論四起
2012-05-16 21:08:50 本站原創利潤下滑 “寒冬”論四起
近日,業界關于風電行業遭遇寒冬的說法開始流傳。華銳2011年財報顯示,2011年華銳凈利潤7.76億元,同比降幅達72.84%。同樣,金風科技凈利潤只有6.07億元,比上年下降73.5%。資本市場的消息顯示,全球風電業正在整體性步入寒冬。除金風科技、華銳風電外,維斯塔斯等全球風電制造業巨頭均業績不佳,維斯塔斯甚至被曝連續兩年虧損后尋求被收購的市場傳聞。業績不佳,利潤大幅下滑,似乎預示著風電行業正在從前幾年高速發展的輝煌期進入寒冬。
有分析認為,投資下降、產能過剩、競爭加劇、價格下滑、質量問題等一系列不利因素,使整個風電行業的發展如履薄冰。
據分析,由于遭遇地方利益捆綁,國內風電整機制造廠商難以避免重復建設,生產基地遍地開花,產能出現過剩,在大幅拉低風機價格的同時,也使整個產業鏈條漸趨畸形,風電設備廠商涉足風場開發,找資源換訂單,由此背上了沉重的負擔。前幾年風電產業高速擴張的時候,風電行業的問題要么尚未顯現,要么被發展的步伐掩蓋。
隨著時日推移,風電產業大規模擴張的時期已成過去。據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施鵬飛介紹,風電“十二五”期間1億千瓦的并網目標,扣除風機已安裝容量,依照國家相關部門的配額制計劃,2011-2015年平均每年的風電建設規模在1500萬千瓦左右,遠低于2010年1893萬千瓦新增裝機容量。而按照2010年統計數據,中國風電設備制造企業按規劃規模投產后,風電設備年產能達3500萬千瓦。
產能過剩,利潤微薄,風機價格被拉低后帶來一系列連鎖反應,風電設備企業除了勒緊褲腰帶過日子,還要對自身的發展戰略和步伐進行調整。
前景仍值得期待
盡管目前看來風電行業的發展顯得不那么順風順水,但從長遠來看,風電產業的前景仍令人充滿期待。4月份科技部在《風力發電科技發展“十二五”專項規劃》中提到,到2015年時風電并網裝機達到1億千瓦,當年發電量達到1900億千瓦時,建設6個陸上和2個海上及沿海風電基地。目前,我國近海風電也在進入快速發展、規模化開發階段,我國海上風電的發展目標是到2015年建成500萬千瓦、2020年建成3000萬千瓦。而根據中國氣象局風能資源詳查初步成果,我國5到25米水深線以內近海區域、海平面以上50米高度風電可裝機容量約2億千瓦。
另一方面,風電的消納問題將得到進一步解決。在政策層面上,可再生能源配額制有望近期出臺,將進一步激發電網企業接納風電的動力,從而使各相關利益方在風電消納問題的認識上趨向一致,形成共識。在技術層面上,“十二五”風機并網性能的提升和儲能技術的發展仍有較大空間,將進一步促進風電向常規能源發電靠近。
金風科技董事長武鋼認為,歷經多年超速發展的中國風電產業目前正在進入理性發展軌道,今年仍將是中國風電市場的調整期,從超車道轉軌至正常的行車道對于風電產業來說并非壞事,畢竟風電發展是長遠項目。
從國際環境來看,有分析認為在相關補助政策激勵下,風電、太陽能發電成本下滑,可再生能源仍將保持持續成長。按照美國能源信息部的數據,在2035年前可再生能源將維持年復合成長率2.7%,高于其它發電電源,風電等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前景仍被普遍看好。對于國內風電裝備企業而言,面對目前的困難局面,誰若更能忍耐,或許就能笑到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