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的復仇
2015-05-26 08:51:12 網易軍事據美國雜志文章稱,2003年,中國承諾投資2.7億美元參加歐洲的"伽利略"全球導航衛星項目開發。但到2007年,中國突然被歐洲故意冷落,并"掃地出門",所有"伽利略"項目的重大決策都被排除之外,理由是安全和知識產權等問題。當時,中國人感到被嚴重利用甚至是羞辱了。
然而,中國迅速集中力量發展自己的北斗導航衛星系統,到2009年,歐洲伽利略導航衛星項目遠遠落后于原先計劃,甚至未將一顆衛星發射升空,而中國人則不斷前進,在開發自己的北斗系統上進展迅速。
"真令人難以置信",比利時Eutralex航天機構主席米歇爾·福布曾與中國協作者打過交道,他說,"中國人確定主次,做出決策。沒有爭論,沒有談判。這與歐洲不同,歐盟做什么事之前,必須統一27種不同意見。"
中國北斗衛星
2010年,中國的北斗導航系統頻段正式采用與歐洲"伽利略"衛星一樣的PRS頻段,由于PRS頻段采取"先用先得"的規則,中國領先歐洲發射大量北斗衛星,實質上已經搶占了歐洲伽利略衛星的幾個重要頻段,如果歐洲衛星使用同樣頻段,意味著他國對中國的導航定位衛星實施特定頻段干擾,歐洲伽利略衛星也將受到牽連。
歐盟委員會空間處負責人哈特威哥·比斯切夫坦承,歐中經過那段不太成功的合作后,雙方關系全面下滑。他提到國際武器貿易條例(ITAR),該條例實質上是將中國完全排除在敏感的美國技術、裝備和系統交流之外。威登認為,"ITAR是個失敗。
中國北斗衛星的研發人員
也就是說,歐洲的導航定位衛星系統被迫使用和中國北斗系統一樣的頻段,而安全性將和中國北斗系統捆綁在一起,這讓此前瞧不起中國的歐洲人"鼻子都氣歪了"。請注意這張圖片的左側,中國北斗系統占用的紅色區域和上面歐洲伽利略系統的藍色區域高度重合。
但中國并無法律責任或義務為PRS讓出頻段,因為頻段重疊不會妨礙各自系統的用戶獲取服務。但重疊問題將導致中國或歐洲無法實現干擾對方的軍用信號,除非先將自己服務中斷,這個問題是歐洲關心的。歐洲委員會在報告中還表示,伽利略系統正與中國和俄羅斯的"導航星座"展開競賽,補全全球GPS面臨的空缺
但歐洲現在正面臨著輸掉這場比賽的風險,因為伽利略計劃一再被推遲,其全部服務可能在2020年前無法全部提供。而相比之下俄羅斯的全球導航衛星系統和和中國北斗系列導航定位衛星已占了先機。請注意圖片圍繞地球軌道外層的是中國北斗衛星軌道,內層為美國GPS衛星軌道一面國旗代表一顆衛星。
如今,繼美國的GPS和俄羅斯的格羅納斯之后成為第三個充分運行的導航系統完全可能是北斗,而非伽利略。美國空軍前軍官布說:"中國不會輕易忘記所受的冷落,往往會以精明的方式作出反應。"中國沒從伽利略項目獲得預期價值,為此記恨,并作出周密考慮、針鋒相對的反應,北斗伽利略頻率重合的問題就是例子。
北斗系統的建成首先為國產GPS+INS制導武器的普及掃清了障礙,北斗星座的完善讓中國空軍擁有了自己的JDAM,我們知道JDAM是一種經濟、廉價的精確打擊能力,可以通過相關組件迅速的把中國空軍大量庫存的普通炸彈升級為精確制導炸彈
中國北斗衛星
它對美國的相關產業沒有好處,反而會令其受傷害。封鎖信息、拒絕合作沒令中國屈服。"在戰略行業排斥中國的做法,只會給其他全球參與者打開大門。這肯定不會損害到中國。若中國不能從歐美買到所需,它完全可以從零開始自主開發。
據了解,2014年,隨著北斗衛星區域導航系統的建成,我國終于擁有了自己的衛星導航定位系統,也意味著我軍精確制導打擊能力,特別是遠程打擊能力取得了決定性的突破,中國的巡航導彈和精確制導武器可以肆無忌憚的轟炸西太平洋任意目標,這是北斗系統帶來的巨大戰略紅利,他的威懾效果堪比核武器。
中國北斗和美國衛星
歐洲可能覺得,將中國排除在伽利略計劃核心圈,可確保自身的戰略優勢,美國也認為,ITAR有助于維持自己的戰略優勢。但歐美不會成功。不管別人說什么、怎么想,中國會繼續全力以赴,毅然決然地克服一切阻礙,朝著清晰的目標邁進。
并且載機只需要有慣導系統和外掛管理系統就可以投放,而在新世紀這些都是我國空軍作戰飛機的標準裝備,也就是說中國空軍可以方便、快捷的擴大自己的精確制導打擊能力,更大進步可能還出現在防區外攻擊能力上面。
目前,北斗二期衛星導航系統的覆蓋范圍已經包括整個西太平洋地區和主要國家,從第一島鏈到第二島鏈的任意海域都被中國衛星信號所覆蓋,中國可以通過衛星制導,對所在區域內的任意國家進行精確制導武器攻擊
2015年3月16日從科技部獲悉,2015年年初,中國衛星導航定位應用管理中心與歐盟代表團在捷克布拉格舉行了北斗與伽利略衛星導航系統第四次頻率磋商會談。
中國北斗衛星
包括空射精確制導炸彈、空射小直徑精確制導炸彈、空射長劍-10A巡航導彈、空射防區外某型隱身巡航導彈、空射遠程散布器、陸基長劍-10遠程巡航導彈、陸基中短程戰術導彈和海基某型隱身巡航導彈等可以參與攻擊,中國軍隊可以通過飛機、陸地載車、海上艦艇、水下潛艇對周邊事態進行必要的回應。
中國北斗衛星
在本次會談中,歐盟代表團接受了中國衛星導航定位應用管理中心提出的頻率共用理念,同意在國際電聯框架下完成衛星導航頻率協調。中歐衛星導航系統結束了長達八年之久的頻率協調工作,雙方將攜手合作走向共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