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MIC2015】小米風暫停,榮耀不等風,高通在造風
2015-04-29 08:24:52 本站原創GMIC(全球移動互聯網大會)并不是像年初的 CES 或者 MWC 這樣發布新品的大會,更多的,它更像是給中國移動互聯網行業的一次繼續強調。而隨著這幾年國內移動互聯網的急速膨脹,GMIC 的規模也越來越大。
2013 年的時候,GMIC 主會場人數并不多,東道主雷軍當時還被認為是成功的創業者,而沒有像去年和今年這樣被商界認可和追捧。中關村創業大街還不存在,創業的孢子還沒有空氣傳播的路徑,風口論還在萌芽之中。
今天簽到臺前排了百多米長的人群可以被認為是“逐風者”,被分散到移動游戲、智能硬件、創新創業、移動醫療等等分會場。主會場的進入門檻變得很高,但仍座無虛席,雖然今年關于風口論的激辯很多,但是人們的熱情依舊高漲。
年初小米 Note 發布會的時候,當時雷軍承諾小米 Note 頂配版在一季度上市,但是夏天將至,我們仍沒有看到小米 Note 頂配版發售。
在 GMIC 開場對話中,小米總裁林斌解釋了跳票的原因:
在過去幾個月里,小米和高通以及其他合作伙伴一起緊密合作,努力做成真正的安卓機皇,但因為對產品極致的追求,產品沒有如期發布。
林斌說,小米 Note 頂配版的研發工作進行得很早,他們追求的不僅僅是一個高通驍龍 810 而已,參數之外,小米還需要對相機自拍、電池續航等細節做很多調整,力求呈現最完美的狀態。
在下周的時候,小米會再次發布這款小米 Note 頂配版,并盡快發售。林斌還透露,小米 Note 頂配版外觀會有小的但明顯的區別,正反面的玻璃之間的邊框,還有攝像頭周圍會是金色設計,以區別小米 Note 普通版。
除了小米 Note 頂配版跳票的事情外,林斌還談到了印度商業巨頭塔塔投資小米的事情:
關于塔塔投資小米,也是對小米模式的認可,我們在印度市場剛剛開始,能得到認可,我們也是很開心。塔塔有很多子公司,其中比較了解的捷豹陸虎是塔塔擁有的。
他們在印度應該算是第一第二大的企業,他們利潤的三分之二全部投資在印度建學校、建醫院,做慈善公益的,受到整個印度人民非常高的尊敬,這次是塔塔創始人的第四代了,我們跟他溝通了之后,他們對我們的模式挺認可的,這也是印度企業第一次投資小米,第一家。
經過小米不斷的投資和擴張,外界看來,小米的產品線現在已經擴展得非常之廣。但是林斌這次強調了小米,和小米生態鏈企業的區別:
我們小米做的事情很多,比如插線板,體重秤,其實小米做的東西,只做好三類五個產品,手機、平板、電視、盒子、路由器。大家看到的小米手環、體重秤、空氣凈化器,都是小米投資的生態公司,我們一起在研發設計推廣銷售上合作,只有那五個產品是小米從硬件開始,內部研發完成。
劉江峰離職后,原來華為在歐洲工作的趙明被任命為華為榮耀的新總裁,這一次他以新人的身份帶來了華為的新產品。
在發布榮耀 4C 之前,趙明提到的卻是“風口論”。在他看來,風口論帶來了很多負面的影響,主要體現是機會主義盛行,生態系統混亂和遺忘初心。而許多企業是為銷量而生,卻忽視了產品和服務。沒有滿足用戶的潛在需求,沒有追求極致的產品。而華為則愿意做一只“笨鳥”,不去等風刮起。
他的底氣在于華為的全球布局能力,持續創新能力。華為榮耀的巴黎美學院,日本和俄羅斯研究所是其他國產廠商難以觸及的國際化布局。
另一個華為領先的優勢是華為的專利儲備,失去了國內的保護傘之后,國內企業往往在國際市場上因為專利問題而被打擊。
所以趙明所說的“笨鳥”其實更像是自謙,是對“風口和機會主義”的反諷。打實基礎后,有沒有風,笨鳥都能飛。
趙明回憶起當初自己被外派到歐洲工作的時候,上面提出的一個目標是超越愛立信,而他當時遇到的困境是,自己給客戶白送 3G 設備別人都不要,那時候對于華為來說,風是有的,不過是逆風。
關于什么是“笨鳥論”,趙明用自己之前在歐洲的經歷進行了類比:
幾年前一個朋友帶我到一家酒館吃飯,我們吃了德國著名的豬肘子,還有德國的黑啤。吃完之后這個朋友跟我說,說趙明你知道嗎,你坐的這個位子是當初拿破侖坐在這里吃飯的,我當時非常吃驚,因為我之前不知道這家小酒館,380 年后的今天這個小酒館還座落在這里,還是德國軸肘子,它穩住了沒有上市,也沒有眾籌,他堅持了 380 年,首先產品是核心,第二它能夠堅守住產品的品質。這對我們的啟發是什么?我認為這也是一種笨鳥的精神。
這一次高通是 GMIC 的頂級贊助商,GMIC 2015 的主題“移”生萬物也是最契合高通理念的。高通 CTO 在 GMIC 主會場來了一次高通技術大展播。
在外界看來,高通是這次移動互聯網浪潮最大的受益者之一。而在高通看來,自己是這次移動互聯網浪潮最大的貢獻者之一,或者,沒有之一。
在今年的 CES 和 MWC 上,高通就已經顯現出了布局下一波浪潮的決心:萬物互聯。恰好高通重要的移動芯片業務有了很大的挑戰,比如高通驍龍 810 難產,三星和 MTK 迎頭趕上,高通在這一領域的優勢已經不能用一騎絕塵來形容了。
這一波風生了變數,高通開始造下一波大風了,也將是高通未來一段時間重復論述的話題,畢竟基礎技術方面不可能像消費電子那樣月月有旗艦,年年有機皇。
這一次高通 CTO Matt Grob 提到的高通的技術布局有:
GMIC 所呈現的,是當下中國移動互聯網熱烈而又浮躁的現實:對于風口論的辯駁還在繼續,飛在天空的幸運豬,地上補拙的笨鳥,水中蟄伏期待再次呼風喚雨的驍龍。更多的,是激情澎湃、嗡嗡作響的蜜蜂群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