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北斗衛星將打破GPS壟斷明年投入商用
2012-12-17 21:37:32 本站原創北斗衛星團隊的創新精神與科研實力令人欽佩,而對于投資者而言,北斗衛星導航明年投入商用所蘊藏的“大蛋糕”更值得期待。專家指出,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結網完成后,系統用戶定位、電文通信和位置報告都將優于GPS,借助該優勢,北斗系統將在導航市場形成核心的競爭力,并搶占一定的市場份額。
政策催動千億產值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是我國自行研制的全球衛星定位與通信系統(CNSS),是繼美國全球定位系統(GPS)和俄羅斯GLONASS之后第三個成熟的衛星導航系統。即“中國版”的GPS。該導航系統由空間端、地面端和用戶端組成,可在全球范圍內全天候、全天時為各類用戶提供高精度、高可靠定位、導航、授時服務,并具短報文通信能力,現已經初步具備區域導航、定位和授時能力。
作為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北斗導航系統已被列為《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十六項重大科技專項之一。
科技部今年9月印發的《導航與位置服務科技發展“十二五”專項規劃》明確指出:“十二五”末,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要形成1000億元以上的規模,初步建立5個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培育30家創新型企業,形成10個左右的示范和試驗應用。
據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預測,到2015年,中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產值將超2250億元;到2020年,中國將建成北斗全球衛星導航定位系統,屆時中國衛星導航與位置產業的用戶規模將成為世界第一,年產值將超過4000億元,其中20%的貢獻來自出口收入。
將打破GPS壟斷
長期以來,由于我國在導航領域關鍵技術與產量上相對落后,使GPS在我國幾乎處于壟斷地位。在電力傳輸、通信、金融等領域,均存在嚴重依賴GPS的情況。
據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咨詢中心統計,截至2011年年底,我國北斗一號終端社會持有量為10萬余套,參與的企業數量僅為50-60家,年產值為3億~4億元左右;而GPS導航終端2011年的總銷量超4500萬臺,產值近700億元,參與企業達6800余家。
“雖然目前GPS仍占據國內導航市場的壟斷地位,但今后,北斗導航有著巨大的替代需求和市場空間。”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通信行業分析師表示,由于北斗導航系我國自行研發,一定會得到政府的強力支持。
“首先是從安全性考慮,政府或央企將會優先采購北斗產品。此外,政府也會通過稅收優惠、財政補貼、相關政策等大力支持北斗產業的發展。”北斗將成為與GPS相抗衡的衛星導航系統。
中國科學院院士楊元喜在廣州市科普大講壇曾表示,未來“北斗”有望將實現80%的中國市場占有率,力爭占領20%的全球市場。他認為,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對全世界導航的精度、穩定性、可靠性的貢獻率可達23.6%。與GPS相比,“北斗”的首次定位速度和授時精度都表現出更好的優越性。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結網完成后,系統用戶定位,電文通信和位置報告只需幾秒鐘,而GPS首次定位卻要1-3分鐘。
EETOP 官方微信
創芯大講堂 在線教育
半導體創芯網 快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