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在5G核心技術上取得重要突破!年內完成5G標準第一版
2017-06-13 19:40:49 超能網4G網絡帶來了超過100Mbps的網速,已經比大多數家用網絡更快了,國內雖然在4G發牌上比歐美日更晚一些,但是不到4年時間就建立了全球最大的4G移動網絡。現在4G才普及,業界又在爭搶下一代的5G網絡了,而5G不僅僅是網速更快,還關系到物聯網、智能設備、自動駕駛汽車等市場的未來。現在5G網絡標準尚未制定,日前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戰略咨詢委員會主任委員奚國華表示2017年內完成5G標準第一版,而工信部也表態稱我國在5G核心技術上已經取得重要突破。
對于5G商用時間表,業內的廠商都在暗示2020年5G就要商用了,甚至在2018年的冬奧會就會啟用相關技術。但是5G的問題在于目前尚未有統一的標準,中國、美國及歐洲在5G標準選擇上有著激烈的博弈。在昨天舉行的2017年IMT-2020(5G)峰會上,原中移動董事長、信標準化協會戰略咨詢委員會主任委員奚國華表示今年正式啟動5G標準,今年底前完成5G第一基礎版本。
中國企業在2G時代沒有話語權,3G時代主導了TD-SCDMA標準,4G時代有TD-LTE標準,5G時代有更多廠商參與標準制定,包括很多人都熟悉的華為、中興及重量級的中移動。這次會議上,工信部副部長陳肇雄也通報了國內在5G標準上的進度。
陳部長表示我國已經在多核5G核心技術上取得重要突破,目前正在推進5G技術研發測試的第二階段。
看工信部新聞,陳部長所說的5G核心技術重要突破并沒有具體說明,不過今年以來國內企業在5G核心技術上確實取得了一些成績,早前被大肆宣揚的華為推薦的PolarCode(極化碼)方案獲得認可,成為5G控制信道eMBB場景編碼的最終解決方案,不過這次是5G短碼方案,此前高通的了LDPG確定為5G中長碼編碼解決方案。
此外,中移動牽頭、華為等公司參與的SBA(Service-based architecture)架構也被3GPP標準組織認可,成為5G網絡統一基礎架構。
最近工信部還下發《工業和信息化部關于第五代國際移動通信系統(IMT-2020)使用3300-3600MHz和4800-5000MHz頻段相關事宜的通知》,這份通知就基本確定了中國首批未來IMT-2020(5G法定名字)網絡的使用頻段,第一批將會使用3.3-3.6GHz以及4.8-5.0GHz兩個5G黃金頻段。
PS:5G標準是下一代網絡的關鍵,普通人對繁雜的技術規范沒興趣,對大家來說有影響的是國內企業能不能在5G時代擺脫高通等公司的專利授權。3G、4G時代雖然有中國主導的標準,但高通照樣用專利授權收割了國內手機廠商,華為、中興也沒有幸免,5G時代高通、Intel等公司都在爭,而且也有技術優勢,要想避開高通的權利授權恐怕還是很難,能否最大程度的避開專利保護這個問題才是關鍵,否則中國手機公司未來還要按照高通5%的整機收費繼續繳納授權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