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作為電動汽車的發明者,在數字座艙的研發與配置方面也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進,當Model S首次交付時,很多用戶被它的中控臺驚艷了。中控臺上的液晶顯示屏尺寸為17英寸,相當于蘋果iPad 9.7英寸顯示屏的2倍。更重要的是,無論是打開全景天窗、調節空調設置、或者給廣播電臺換一個頻道,只需在觸摸屏上點擊或輕劃一下即可。觸摸屏、數字化組合儀表盤和方向盤按鍵,無縫集成了多媒體、導航、通信、駕駛室控制系統和車輛數據顯示。同時,Model S 還通過 OTA “空中升級” 的方式定期獲得新的特性和功能,不斷優化觸摸屏的用戶體驗。
在這個用戶體驗至上的時代,傳統汽車廠商如果停下發展的腳步就會失去未來的市場,因此在數字座艙的配置上我們也看到更多傳統汽車廠商的身影。寶馬推出了 HoloActive 觸控技術為 BMW iDrive 車輛控制系統翻開新的一頁,將人機交互體驗提升至新的高度;在2017 CES上,大眾正式發布了全新的數字座艙概念產品,展示了3D技術、視覺追蹤以及增強現實(AR)技術在車內的應用;克萊斯勒Portal利用計算機和精密的車身傳感系統,能夠達到SAE 3級自動駕駛模式。車內的全玻璃化顯示座艙非常新穎,并用操控桿代替了傳統的方向盤,上下2個液晶顯示屏包含了除汽車基本信息外,還有更多的多媒體及人機交流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