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人工智能——始于硬件
2019-04-15 09:09:27 AI商業周刊“落地”依然是2019年的大趨勢,而且會看到更深入推進AI產業落地。筆者發現,2019年伊始,作為以算法為核心的人工智能公司,開始陸續在硬件端的布局。
商湯近期發布了人工智能教學產品——SenseRover X自動駕駛小車,支持二次開發,能夠幫助使用者更好地理解視覺相關AI技術在機器人以及自動駕駛領域的應用,該產品斬獲德國紅點設計大獎。此外,商湯還發布了邊緣端安防產品——便攜式人臉大數據一體機FaceNext II,可通過拉桿箱一箱帶走,隨時可用。以及邊緣端安防產品SenseNebula智能邊緣節點星云M系列,只有手掌般大小,即插即用。其實商湯的硬件戰略是通過端+云形式綜合布局,除了終端布局外,云端的超算中心已搭載超過14000塊GPU,而且還在持續加碼。
SenseRover X自動駕駛小車
前不久,另一只AI獨角獸云從科技也發布了安防邊緣硬件新品——“炬眼”AI智能相機V2.0,該產品使99.9%以上的計算都放在相機上,將視頻轉化為特征數據后回傳到服務器,帶寬占用少(網點峰值不超過100kbps)。此前,云從宣布完成數十億元新一輪融資時,就對外透露,新一輪融資將加速中國國家人工智能平臺的擴建及大數據技術的相關研發,也將用于人工智能技術及硬件上下游產業布局。
曠視對物流機器人“情有獨鐘”,此前全資收購艾瑞思機器人,又在1月宣布投20億加速物流機器人落地,已與阿里合作協同500臺機器人于菜鳥倉庫落地應用。
語音賽道也紛紛落地“硬件”方面的布局,思必馳1月發布了TAIHANG系列AI芯片,這款芯片支持預設喚醒詞以及在線/離線識別,采用低功耗設計,喚醒響應在200ms以內,面向家居、移動、車載、辦公等多種場景。而另一只語音獨角獸云知聲,早在2018年就推出AI芯片UniOne,面向語音交互、麥克風陣列降噪和處理的數字信號處理器以及通用ARM的核。
CES 2019期間,百度發布了智能邊緣計算產品BIE(BaiduIntelligent Edge),另外還將聯合英特爾、恩智浦(NXP),分別推出兩款搭載邊緣計算的硬件產品。緊接著2月,百度連發兩款人工智能硬件新品——小度電視伴侶和小度在家1S。
眾所周知,算法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在軟件層,它們為何要切入硬件呢?即使做硬件也可以找合作伙伴來做,為何親自操刀?
人工智能是To B的,B端的服務很難標準化,需要根據不同場景和需求出定制化的解決方案。這個整體的解決方案往往就包括軟硬件一體。所以在安防行業,商湯、曠視、云從和依圖均打造軟硬件一體化的解決方案。
那么算法公司為何要親自做硬件呢?因為人工智能往往驅動的是一些新需求,很難找到合作伙伴有成熟的硬件產品,這種情況下找合作伙伴從0到1研發的成本就很高,一般前期的產量較低,成本降不下來。另外,自己做硬件也更利于和自身算法的匹配,利于控制產品節奏。
從功能上來看,軟硬件一體化也是算法公司必經之路,例如華為P30手機的AI拍照效果深受用戶認可,它不單是算法、超分辨率等方面做得不錯,這與其在光學攝像頭、機械對焦等硬件層面的深度打磨也不無關系。
在AI的驅動下,今年SLAM技術廣受關注。而SLAM應用于手機也會面臨一大問題——高功耗,比如用戶玩游戲開了SLAM功能只能玩半小時,用戶肯定不能接受。
為了解決功耗問題,我們可以通過算法持續優化,但這是有瓶頸的。所以利用芯片,比如DSP、APU等這些特定計算能力非常強或者功耗非常低的設備把算法模塊移植到上面去。
SLAM地圖構建
隨著AI技術門檻越來越低,只靠賣軟件SDK的方式,很容易被取代。而且我們國家的軟件知識產權保護不夠完善,純軟件的商業模式盈利能力較弱。
近日,閱面科技宣布完成了數億元B輪融資,閱面科技創始人兼CEO趙京雷在媒體溝通會上說,“不碰硬件的AI公司一定會死掉。”
他認為,上一代AI改變的是人與信息的連接方式,而以深度學習為代表的新一代AI最大的本質是改變人與實體世界的連接方式。AI要產品化與場景化,以硬件產品為載體,與場景信息系統關聯起來形成一個整體,解決行業的痛點問題。
阿里巴巴人工智能實驗室智能硬件總經理茹憶表示,云和端會越來越一體化,下一個獨角獸的機會將是超級智能硬件這一入口,它應該是普惠的、自由的和可服務所有人的,AI智能硬件打破應用的邊界,提供All-in-one服務。
當AI的商業落地持續推進,必然會面臨是否做硬件的抉擇,從長遠來看,軟硬件一體才能支撐更大的想象空間。而且,對于很難標準化的TO B行業,自身研發比依賴合作伙伴會更低成本,也更利于產品體系的搭建。其實,我們看安防行業的巨頭——海康和大華,他們之所以能夠塑造如此強的壁壘,與其在十幾年前就選擇軟硬件一體化的戰略不無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