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平線發布中國首款AI視覺芯片:要占領自動駕駛
2017-12-20 19:38:22 n2015年7月,剛剛從百度離職兩個月左右的余凱,創辦了自己的新公司地平線機器人(Horizon Robotics)。
多年的人工智能行業經驗,讓他從一開始就決定走上一條軟硬件結合的道路。尤其是在硬件層面上,余凱默默把目標對準了高難度的、基于深度神經網絡算法的處理器芯片。
時隔近兩年半,余凱目標中的這塊芯片,來了。
12月20日,地平線機器人在北京舉行發布會,宣布推出旗下的兩款嵌入式人工智能視覺芯片,分別面向智能駕駛和智能攝像頭。
其中,面向智能駕駛的嵌入式人工智能視覺芯片被命名為“征程(Journey)1.0處理器”。它是基于地平線此前已經推出的高斯架構,支持高性能的L2ADAS系統;能夠同時對行人、機動車、車道線、交通標示牌、紅綠燈等8類目標進行準備的實時檢測與識別。
而面向攝像頭的視覺芯片被命名為“旭日(Sunrize)1.0處理器”,它同樣基于高斯架構,集合了地平線的深度學習算法,在前段能夠實現大規模檢測跟蹤、視頻結構化等應用,可廣泛應用于智能安防、智慧城市等場景。
在技術規格上,地平線首席架構師周峰表示,這兩款智能處理器性能達到了1Tops,能夠實時處理1080P@30幀的視頻,并可以對每幀中的200個目標進行檢測、跟蹤和識別;而它的功耗很低,只有1.5W。此外,這兩款處理器還具有低延時、接口簡單、標準封裝和SIP封裝等特征。
據雷鋒網了解,這兩款處理器的定位是高性能和低功耗的協處理器,而且是可編程的;它采用了自主創新的技術架構,即關注模型(AttentionEngine)+認知模型(CognitionEngine)的數據處理流模式。通過這一組合算法,芯片的計算速度可提升10倍以上。
為了配合這兩款處理器,地平線還推出了一個開放通用的工具鏈HorizonBPUTookit。它能夠支持TensorFlow、Caffe2、MXnet等框架,提供從數據、模型部署到應用落地的開發環境與軟硬件深度結合的系統。
余凱還透露,地平線將會在2018年推出下一代征程處理器,這個處理器面向自動駕駛,核心是通過傳統的檢測方法框架走基于像素級別的識別框架,這種框架識別單元不是一個一個的檢測框,而是一個一個的像素,這個計算的復雜度其實會更高,但功耗依然很低。
三大場景下的智能解決方案
雖然終于推出了芯片,但余凱并沒有把地平線當做是一個硬件公司;在他看來,地平線要提供的是基于深度神經網絡的算法和芯片相結合的解決方案,而且這類解決方案必須體現在具體的應用場景中。為此,地平線在這場發布會上提供了三大解決方案,分別面向智能駕駛、智能城市和智能商業三大場景。
作為地平線機器人一直以來的的主場項目,智能駕駛自然是三大解決方案中的重中之重。
結合地平線的征程1.0芯片,地平線推出了具有高性能、低功耗、低成本等特征的視覺環境感知解決方案,可以對復雜場景進行細粒度、結構化的語義感知。與此同時,通過對駕駛場景中的車輛、行人、車道線、交通標志等目標的精確定位,可以實現車道偏離預警、車輛及行人碰撞預警等高級別輔助功能。
地平線表示,目前已經可以向行業客戶提供基于視覺環境感知的L2ADAS;到2018年,地平線將推出基于第二代BPU的芯片,可以支持多傳感器的融合;在此芯片基礎上,地平線將提供高速L3自動駕駛和受限區域L4無人駕駛方案。
在AI+安防已經成為行業熱門的前提下,地平線也推出了智能城市解決方案。它主要利用地平線自己的“旭日”芯片,利用CNN算法,可以在前端實現高性能、低功耗的大規模人臉抓拍、識別、檢測與相關屬性分析和視頻結構化解析,可以廣泛用于車站、學校、商業、樓宇、卡口等安防&泛安防領域。
而智能商業解決方案的核心是,在旭日處理器的加持之下,將線下商業運營數據結構化,實現客流分析、人員ID管理、人貨分析,以此來為商業運營提供指導分析,從而提升商家的運作效率。余凱表示,關于智能商業,地平線的理想是“把物理場景變成數字空間”。
用算法和軟件來定義硬件
雖然在這場發布會上覆蓋了多條產品線,但毫無疑問,地平線業務的重中之重依然是自動駕駛。
雷鋒網了解到,早在2016年3月,地平線就首次向外界展示了在真車上同時實現車道線/車輛/行人檢測的ADAS(Advanced Driver Assistant Systems,智能駕駛輔助系統)的產品原型,并在隨后推出了雨果平臺。此后地平線更是與Intel合作推出了基于單目攝像頭和FPGA的ADAS解決方案,隨后還獲得了IntelCapital的投資。
在2017年11月的一場演講中,余凱表示:
我希望在2030年的時候,90%以上的汽車都是四級自動駕駛;我希望那個時候所有的車上都是我們做的人工智能處理器。
在這次發布會上,余凱再次提到了地平線在智能駕駛方面的十年愿景:2025年中國道路上3千萬新車都將具備自動駕駛功能,每輛自動駕駛汽車大腦都基于地平線的人工智能處理器。
但地平線的野心不止于此,余凱表示:
地平線的使命是打造智能系統的大腦,讓人們的生活更安全,更便捷和更加美好。
在這次發布會中,地平線還請來了中國人工智能界的泰斗級人物張䥽教授。張䥽在發言中表示,地平線產品的意義在于,它順應了一種新思路——用算法和軟件來定義硬件,這是人工智能對芯片的要求。在這種思路往前走,就會讓芯片的結構越來越像大腦,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類腦”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