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立信穿戴技術與物聯網報告:穿戴式設備的未來
2016-08-15 06:54:09 n報告發現,有四分之一的新用戶認為所購買的設備沒有達到理想效果,每 10 名穿戴式設備的使用者之中就有一名已經不再使用,而有三分之一的使用者在購買后幾周內便將這些設備晾在一旁,而主要的原因為有高達 21% 的消費者認為使用的功能以及選項仍然受限、14% 的消費者認為這些設備并非可以獨立使用的產品,通常都只能配套使用,以及這些設備沒有內建如 3G、4G 的連線能力,也無法支持 Wi-Fi 或是其他形式的網絡連接功能。
消費者對于專戴式設備的接受度不斷提高,若要提高使用者的體驗期望值,則必須要讓穿戴式設備提供更精準、個人化的功能,根據報告顯示,與研究人員預期的結果不同,個人數據的泄漏并不是使用者最擔心的問題,雖然有 60% 的使用者認為個人資訊需要被管控,但有 67% 的使用者愿意在匿名且能夠獲得適當回饋的前提之下跟大三方單位分享自己的設備數據,他們認為將自己的使用數據與他人共享這種形式比起產品本身更能夠幫助他們達到使用穿戴式設備的使用目標,而在這些使用者中,他們又最愿意與設備的業者、醫生與保險機構分享他們的使用數據。
隨著穿戴式設備的市場逐漸成熟、更多元化,影響力也日漸增加,更深入的滲透進我們每天的日常生活,這些智能手機的使用者認為,在未來,穿戴式設備將會逐步取代手表、時鐘,血糖或血壓量測器與汽車、房屋鑰匙等,其中有 19% 的消費者認為傳統的聯網電視在未來將會被取代,更有 43% 的消費者認為智能手機也將會被穿戴式設備取代。
報告指出,目前穿戴式設備市場的用戶量仍處于增加階段,其中又以健康、運動追蹤等相關領域為主流,在資安、交互聯系、身份驗證、健身等領域也慢慢出現一些新興的專戴設備產品,而未來穿戴式設備的應用將不再局限于健康以及醫療產業,研調顯示,當被問到未來穿戴式設備所具備的功能時,五分之三的智能手機使用者認為將可能出現更多應用,包括緊急按鈕、定位追蹤系統、身份認證等等的功能。
報告中更發現,消費者最想要的穿戴式設備應用包括 5 個領域,分別是緊急按鈕(透過內遷感應器,按下按鈕后將主動通報設定的親友或是警方)、智能手表、定位追蹤(可佩戴于衣服以及背包上,協助定位孩童以及老人的活動位置)、身份認證(可應用于購物、鎖車鎖門,或是辦理行政事務時)、可穿戴凈水器(手環形狀的穿戴式設備可以透過內建 UV 凈化功能殺除水中污染物與細菌)
由此可知,消費者對于未來穿戴式設備應用的想像已經不只局限在健康與運動的功能了,此份報告可以統整出安全功能、智能衣物以及無語言溝通為三大消費者較感興趣的領域。但同時,消費者的資安意識抬頭,報告指出,超過半數(53%)的使用者認為未來 5 年內穿戴式設備將面臨病毒、黑客以及資料外泄等安全威脅,這也是必須特別注意的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