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通明確拒絕博通的要約收購后,雙方之間的博弈似乎愈演愈烈。
高通近日通過了一項員工離職補償計劃:一旦高通公司的控制權發生變動,如果現有員工被解雇,高通的收購方需支付更多的離職補償金,這明顯會提升博通收購高通的難度。另外,歐盟近期將批準高通收購恩智浦,這也將有助于高通抵擋博通的收購。
2017年12月底高通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交的文件顯示,高通董事會決定采用管理權變更員工離職計劃(Qualcomm Incorporated Non-Executive Officer Change in Control Severance Plan )。
根據該計劃,在“控制權變更”后的兩年期間內,如果被無故解雇,或者因“充足的理由”而離職,高通員工將獲得離職補償金,“充足的理由”包括員工的基本工資大幅降低或工作地點遷移到50英里以外的地方等。此計劃適用于執行副總裁級別以下的大多數高通員工,包括全職以及一周20工時以上的兼職員工。
此外,高通把“控制權變更”的定義擴大到替換大部分董事會成員。
集邦拓墣產業研究院分析師姚嘉洋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高通的離職補償計劃將提升博通收購高通的難度。首先,“雙通”在基本的行政管理、財務與采購等后勤部份都會有所重迭;其二,在產品銷售與研發的整合上,勢必會面臨高通諸多一線高級主管的去留問題。“高通發布此計劃,無疑是為現有的員工爭取更多的保障,一旦遣散費用增加,勢必將影響博通的財報表現。”
有消息稱,博通發言人表示,仍希望高通就收購一事和博通溝通。
2017年11月6日,博通正式對高通提交收購要約,博通擬以每股70美元現金和發行股份方式收購高通,合計作價1300億美元。如果順利完成,將是
半導體史上最大規模的并購案。隨后,高通認為博通的報價“大大低估其價值”,并且考慮到存在巨大的監管不確定性,拒絕了收購案。
12月4日,博通提名11名高通董事候選人,旨在高通2018年3月6日舉行的股東大會上取代現有高通董事會成員。高通認為博通這一舉動是公然企圖奪取高通董事會的控制權。
此份離職補償金計劃目的是為了確保高通員工能專心工作。高通承認,公司有可能會出現控制權變更(即博通收購高通),而由此產生的不確定性會讓公司非管理層員工離職或分心,也會讓公司在招聘潛在員工時遇到挑戰,這對于高通以及股東都非常不利。因此,為了確保員工能夠持續專注工作,并在公司招聘時更加便利,高通董事會決定推出這一離職補償計劃。
根據該計劃,符合條件的員工,將根據職位、工作年限和薪資等獲得一次性離職補償金。職位最低的一般員工離職后將獲得至少相當于4周薪酬的補償金;公司的高級副總裁和副總裁可以獲得的離職補償金至少有52周薪酬,其他員工的補償金在這兩者之間。
有了這份計劃,博通收購高通并進行大規模組織架構調整的成本將上升。此前,博通CEO陳福陽(Hock Tan)的操盤方式就是負債收購比自己更大的競爭對手,交易完成后立即重組,賣掉非核心業務和裁員,提升公司利潤率。
根據市場調研機構Gartner最近發布的一份報告,2017年全球
半導體收入為4197億美元,同比增長22.2%。2017年,高通收入為170.63億美元,排名從2016年的第三位下滑到第5位;博通收入為154.9億美元,排名下降一位至第6位。如果將雙通以及恩智浦的收入匯總,那么三者的總營收為412億美元,只落后于三星和
英特爾。
Gartner表示,高通收購恩智浦被認為是2017年的大交易,但是事實上并未完成。目前,高通仍計劃在2018年完成這筆交易。
1月11日有報道稱,歐盟下周將批準高通收購恩智浦。姚嘉洋表示,對于高通來說,歐盟的同意是相當重要的進展,“是鼓舞士氣的一大利多,高通若能向股東與投資人進一步說明買下恩智浦后,能獲取多大的投資效益(如自駕車與
物聯網安全能有更大進展),對于抵擋博通的收購,應有相當大的幫助。“
歐盟同意高通收購恩智浦交易后,剩下的便是看中國政府的態度。不過,姚嘉洋認為,近年高通與大陸市場的關系頗佳,因此,他對該收購案持相對審慎樂觀的態度。